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优化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作者】 邓成满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双佛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视野的开拓,情感的熏陶,是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也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学会制定自己阅读的计划,广泛的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身处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也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极力改变现状,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总不尽人意,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更令人担忧。
  一、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然而不少学生不愿读课外书,家长也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的原因在于觉得不能迅速提高语文成绩。这必须依靠学校、老师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学生,每学期的第一堂课都要进行强调。对家长,在家长会上一定要讲明。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语文学习不是一日之功,全靠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语文成绩是不可能的。光靠课内的语文学习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该是比较轻松自如的。同时,课外阅读也有很多好处。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可以激发学习举开阔视野,并且还能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假如学生一生都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那么他将终身受益。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身于课外阅读,有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阅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以多种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书籍。不同学生在阅读兴趣上有所差异。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喜欢读一些文学和自然知识内容的文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停留在低层次的童话故事和侦探内容方面的文章。男生多喜欢故事、传记,女生多喜欢童话、散文。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书籍上要注意兼顾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水平、生活环境、个人差异,由易而难地选择童话、寓言、传奇、故事,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在推荐时,最好不要只推荐一本,一类的书籍最好同时推荐几本,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的余地。在推荐的时候,教师应对书的内容和精彩之处做简单介绍,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其次,以多种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教室内悬挂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等,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课外书籍。我们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有趣、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2)、以有效的手段使兴趣上升为习惯。
  光有兴趣不行,初中生往往兴趣不稳定,因此必须用有效的手段使兴趣上升为阅读的习惯。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规定,每周阅读10篇以上的课外文章,并且至少做两篇读书笔记。把课外阅读纳如课内评价,每期的语文成绩,课外阅读情况要占一定比例。
  (3)、家长和社会也应转变教育理念,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虽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严格执行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各项规定。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首先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将课堂学会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生课外阅读时应划出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争取做到熟读成诵,把它变为重要的语文储备资源;人手一本读书笔记,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尤如一张白纸,课外阅读刚刚开始,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孩子们今后的阅读和写作。
  四、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1)发动家长。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们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们选择合适的书。
  (2)教师支援。仅凭孩子们带来的书籍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是比较单调的,为了让孩子们读到更多丰富多彩的好书,我把自己家中的藏书也带了过来,还发动了任课老师的力量,这样也是增加书源的一个有效途径。
  (3)学校要完善。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中学应着力建起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使语文教学从封闭的教学机制中解脱出来,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农村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