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陈顺东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杨家中学
【摘要】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科学整合,变功能优势为教学优势,“克弊扬长”,就能使地理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从而为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运用
【正文】多媒体技术步入教育领域,是科技发展的使然,是教育发展和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趋势。由于它的整合,课堂教学手段不但增多,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直接促使教学有效性大幅提升。高中地理就因它的加入,使得课堂发生革命性变化,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效果直线上提。在我多年地理教学中,学生习惯了多媒体上课,爱上了多媒体技术下的地理课堂。这一切变化,都是多媒体走进课堂而发生的积极变化,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高中地理教学,谈谈多媒体的运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达到如此目的,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的缺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进入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发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呈现:伴随着悦耳的音乐,茫茫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随着地球的旋转,地轴及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的出现,太阳在中心位置放射出光芒,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闪现等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感兴趣的画面上,此时出现了字幕:“地球自转的特征是( )”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样教学,就达到了激趣,让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作用了,也实现了导入教学我们应达到的效果。
二、缩减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其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人、事、物、景都涵盖其中,特别是世界各地和各民族,有众多国名、地名、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名称,学生不可能去当地亲身体验,单凭教师讲解教材和地图册,学生会觉得这些离自己遥远,知识也很抽象。教师可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播放一些国家、地区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了解那里的名胜古迹、地理环境等,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而掌握知识,大大缩短认知过程。不仅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灵活有趣,还可以给学生多一点活动时间,用来学生讨论、练习,这样地理教学课时缩减,负担减轻,而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时,以前差不多用两节课的时间,现在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一节课就可以学完,还有相关知识的巩固练习时间,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既化解了地理学习的枯燥性,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为缓解高中学习时间紧起到了良好作用。
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单凭教师口头讲,学生会学得非常费力,而且效果不好。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形象直观,省力省时,它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海水运动”这一课中,文中对于“洋流的成因”、“表层洋流的分布”这两个内容是抽象难懂的,课本的插图只是静态的呈现,比较枯燥,缺少直观性与生动性。而运用多媒体则能化静为动,将静态的图、事物变为动态的过程,增强其动感,使之形成影音盛宴,作用于学生多种感官。教学中,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演示“近地面盛行风带”、?“风海流的形成”、“密度流的形成”、“太平洋环流的形成与分布”等动画,学生通过观看模拟的动画,就能轻易理解掌握洋流的成因,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突破了难点和重点。又如“长江中下游洪水形成的原因”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教学时可用多媒体演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3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上游的干支流,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汉江水系,教师很容易给学生讲解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水同时涌入长江,致使河水猛涨,就会出现特大洪水。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四、加强知识联系,强化知识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可以应用多媒体,因为这种教学可以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差异,根据要求制作成课件加以分析综合,并可将某一地理景观或事物按先后放映和讲述。如中国区域地理都接触到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生产部门,而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这些相互联系的地理事物,制作成课件播放,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再通过比较和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就能认识到其中的本质和规律。这样由易到难、由零到整地进行演示讲解,学生一看即懂,一听就明,也弥补了学生年龄、智力和基础知识所带来的差异,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
总之,多媒体地理教学手段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作为地理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地理教学只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完成替代教师独立完成教学活动。教师仍应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媒体辅助”的教学规律,把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努力发挥多媒体作用,为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贺灿煌,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2年。
[2]田红叶,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利与弊[J].北方文学,2011年。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达到如此目的,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的缺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进入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发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呈现:伴随着悦耳的音乐,茫茫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随着地球的旋转,地轴及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的出现,太阳在中心位置放射出光芒,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闪现等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感兴趣的画面上,此时出现了字幕:“地球自转的特征是( )”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样教学,就达到了激趣,让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作用了,也实现了导入教学我们应达到的效果。
二、缩减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其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人、事、物、景都涵盖其中,特别是世界各地和各民族,有众多国名、地名、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名称,学生不可能去当地亲身体验,单凭教师讲解教材和地图册,学生会觉得这些离自己遥远,知识也很抽象。教师可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播放一些国家、地区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了解那里的名胜古迹、地理环境等,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而掌握知识,大大缩短认知过程。不仅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灵活有趣,还可以给学生多一点活动时间,用来学生讨论、练习,这样地理教学课时缩减,负担减轻,而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时,以前差不多用两节课的时间,现在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一节课就可以学完,还有相关知识的巩固练习时间,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既化解了地理学习的枯燥性,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为缓解高中学习时间紧起到了良好作用。
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单凭教师口头讲,学生会学得非常费力,而且效果不好。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形象直观,省力省时,它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海水运动”这一课中,文中对于“洋流的成因”、“表层洋流的分布”这两个内容是抽象难懂的,课本的插图只是静态的呈现,比较枯燥,缺少直观性与生动性。而运用多媒体则能化静为动,将静态的图、事物变为动态的过程,增强其动感,使之形成影音盛宴,作用于学生多种感官。教学中,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演示“近地面盛行风带”、?“风海流的形成”、“密度流的形成”、“太平洋环流的形成与分布”等动画,学生通过观看模拟的动画,就能轻易理解掌握洋流的成因,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突破了难点和重点。又如“长江中下游洪水形成的原因”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教学时可用多媒体演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3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上游的干支流,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汉江水系,教师很容易给学生讲解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水同时涌入长江,致使河水猛涨,就会出现特大洪水。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四、加强知识联系,强化知识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可以应用多媒体,因为这种教学可以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差异,根据要求制作成课件加以分析综合,并可将某一地理景观或事物按先后放映和讲述。如中国区域地理都接触到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生产部门,而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这些相互联系的地理事物,制作成课件播放,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再通过比较和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就能认识到其中的本质和规律。这样由易到难、由零到整地进行演示讲解,学生一看即懂,一听就明,也弥补了学生年龄、智力和基础知识所带来的差异,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
总之,多媒体地理教学手段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作为地理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地理教学只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完成替代教师独立完成教学活动。教师仍应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媒体辅助”的教学规律,把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努力发挥多媒体作用,为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贺灿煌,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2年。
[2]田红叶,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利与弊[J].北方文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