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活化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舒江彬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摘要】生活化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有效方式。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现象,把生活之水渗进课堂,再从中学到物理知识反哺于生活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服务生活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策略;应用
【正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强烈要求。要实践这一要求,唯有生活化策略才能予以落实。因为物理源于生活,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以及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成新课标要求,实现物理服务生活的应用目的。那么,落实到课堂中,我们如何让物理教学生活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潜心研究和精心实践,将生活与物理教学有机融入一体,让生活之水渗进物理课堂,让物理知识回归生活世界。这样,就打通了物理与生活的中间通道,实现了物理教学生活化。下面,我多年实践的初中物理教学,谈谈生活化策略在其间的应用实践。
  一、引导学生观察,为物理生活化教学积累生活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没有观察,就不能搜集到生活的中物理问题。而我们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然要打通物理与生活的中间环节,将物理教学与生活融入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应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用自己从身边观察得来的成果感动学生,让他们知道观察是获取第一资料的有效方法。常言说得好:“为有源头河水来。”因此,我们既要授予方法给学生,又要多作鼓励,让他们有方法、有动力去读取自然界的物理问题。就这样,只有心中的资源多了,才能拈之即来,上课方能得心应手。但如果不去观察、不去搜集、整理,特别是知识爆炸的今天,科技更新快,如果学生没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没有一颗学习上进的心,也只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了。所以,我认为物理教师必须具有前瞻性,善于观察生活,丰富自己见识,为物理生活化教学积累资源。同时,更要带领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去搜集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为课堂教与学都做好准备。
  二、将生活之水引进课堂,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即生活化教学模式。体现在实践中,我们就应该将观察搜集到生活问题引进课堂,通过物理手段进行解决。这个引导过程,就是生活化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实施生活化教学,从导入开始,我们就应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所谓生活化情境,誻指教师利用生活真实现象,应用音像、图片、网络等手段,创设新颖、有趣、适当难度,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到离心运动时,就可运用多媒体播放某公路旁一农户房屋接二连三被车辆冲撞的视频,原因是公路路面设计不合理,以及行车速度对车辆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在情境当中,理解离心运动。讲到圆周运动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把一个乒兵球放到讲台上,旁边放一无底的方便面桶,让同学们想办法在不用手接触乒兵球的情况下,把它运到另一个桌面上。学生很感兴趣,讨论异常热烈,最终以小球在圆桶内圆周运动而被移动为最佳方案。学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生活实例中建模。物理学中很多规律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它源于且又高于生活,但都具有生活的基础,都可以找到生活的原型。把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提炼物理模型,达到建模的目的。例如,讲到追及问题时,物体间具有最大或最小的距离的条件,学生总是搞不清楚。我就把课堂拉到操场进行。同学们站在跑道的两侧,中间由两名体质较好的同学进行追逐,同学们观看他们之间只有速度相等时,才出现最大或最小距离。学生切身体验后的物理问题掌握的更是扎实、理解更透彻。又如,在教学“力的合成和分解”时,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我让学生到操场拉单杠,分别双臂竖直和叉开双臂做引体向上,用心体会哪种方式更省力。这样教学,“教室”的变化,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新颖性,而且还培养了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三、学以致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任何学习,其目的就是为生活服务,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源于生活的物理学习也一样,我们应将课堂上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能为我们生活问题解决提供工具作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在运用物理知识的实践中提升物理素养,发展科学素养。例如,教室内的日光灯,经常会出现不亮的情况,学校来不及修理,就利用学过的自感知识,让学生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检查维修。是启动器还是灯管问题,还是镇流器的问题。经过这么几次修理,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利用学过的电学知识,为家庭装修的同学设计电路改造。把原来的开关改装成既能控制灯又能作为插座使用的多功能插座。这次活动后,学生为了方便于私带的手机的充电,居然把教室的灯口改装成了插座,让人既生气又欣慰。但这也是学生物理知识的实践,只是我们教育的另一个问题的出现,但至少是物理学习的学以致用的一种体现吧。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我们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的实际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林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16年。
  [2]刘丛白,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究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