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作者】 林 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一立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阅读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要重视阅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则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可是,在展示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牵”着学生向前走的课堂。在有的课堂中,教师有极强的表达和表现欲望。教师成为课堂中的“语霸”,教师控制着课堂的节奏和时间,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失去了活动的天地,学生只是教师提问的“应声虫”。从语言到精神,教师完全控制了整个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很热闹,但却是低效率的。也许是迫于比赛的压力,为追求“稳妥、稳健”,老师们不敢放开。也许在平时的课堂里,在家常课中,老师们并不是这样,此时只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我们的阅读教学中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大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反思。这次在刘永丰、向振华、昌丽、朱君仪等老师的课堂中所体现出的以学生为本,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在自主地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思想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在质疑中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如在执教《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来猜一个谜语——“千条线、完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引出课题,接着提出问题:你们见过一些什么雨?而进一步提出春雨有没有颜色,都有些什么颜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带着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去阅读课文。这样学生阅读起来就更加认真,更能入境。
  三、分角色朗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如在执教《荷叶圆圆》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这种分层递进的朗读,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更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朗读空间,符合低段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尝试着去总结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于向困难挑战,敢于质疑。让学生在相互的比赛阅读中发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
  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
  四、创设情境,设计各具特色的朗读形式
  “课堂教学要多读精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们的妈妈不见了,你们会怎么样?肯定会很着急,可能都会急得哭了。哪吗我们怎么读才能把小蝌蚪很着急的语气读出来呢?有了这样的情境,小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的进入角色,把语句读得更好。
  五、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
  3、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平,真是一举多得。
  六、朗读要精选练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想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并不容易,需要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但是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此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①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②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③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④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特别是最后一句,要反复的读,读出小壁虎长出尾巴以后那种高兴的样子。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七、朗读要保证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 
  通过以上几种朗读方式的指导,就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朗读水平有质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中,让我们用朗读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爱美的情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