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作者】 余 兵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一立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所以,合作学习的要旨在于帮助学生在合作中碰撞思想,生成智慧。《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学既要体现“教”的有效性,更要体现“学”的有效性,而学生的活动对教学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它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增加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一是按座次就近组合。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 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 般4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起 来比较简便。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 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任课教 师可在学期之始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 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 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 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 。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 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
  二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 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一般以 2至6人为宜。以这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学习小组往往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 较小,更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 师指定,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备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 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初中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变换一下课堂结构形式,插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正适合初中生好说爱动的年龄特征,例如,在学了人体各部位名称后,我让学生三或四人一组做“nose-nose-eyes”、“nose-nose-face”这样的游戏,谁摸错了,要受到小小的惩罚,并改变角色,这样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注意力集中,经过几分钟的训练,学生就能很快记住人体各部位的英语表达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不能光说,还要调动手脚、脸部表情和各种感觉器官都参与活动。例如,在学了《新目标英语》第二册Unit2SectionA3a后,我要求学生三或四人一组用学过的关于身体不舒服的词汇进行小组活动。如有的小组表演了妈妈领孩子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并给出建议的情景:
  A:What’s the matter?
  B:I’m not feeling well.I have a stomachache.
  A:You should see the doctor.
  C(医生):Don’t worry.It’s not serious.Please take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and you’ll feel better soon.
   B:Thank you.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形式不拘一格,既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又使学到的英语又了实践的机会。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并没有走出甄别与选拔的误区,评价的主体、方式单一,这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不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一是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的主体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应使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之一,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教师可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加强小组自评、互评,使得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在实践中,自评和他评的结合,有助于小组内部进行反思和组间的学习交流,利于各小组不断改进和发展。二是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传统的评价观念注重量化评价,认为量化就等于客观、科学,殊不知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仅凭抽象的数据不可能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作出有效评价。而质性评价能真实、全面、深入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轨迹,所以,笔者依据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在实践中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习小组和个人的发展状况。?
  总之,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课堂上不仅仅只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景,也不仅仅只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