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 杨承辉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切地感悟到,教育正在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前进,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方法也由单一的灌输式转变成丰富多彩的以合作、探究、交流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而作文教学,也应该更新理念,与时俱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在作文教学中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摸索到的一些方法与同仁们切磋共勉。
一、各年级习作的基本要求重点
三年级作文主要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要求学生如实表达,不说假话。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三年级作文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爱护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多组织展示和交流。其次,还要求教师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阅读积累中的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还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四年级的作文要求基本同于三年级,也要求教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出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其次,从四年级开始,应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循序渐进的提高修改要求,让学生从修改习作中提高对作文的鉴赏能力及习作水平。
五年级的习作要求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从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其次,要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等,教师可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此类文章的基本要求及写作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鼓励学生如实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的风格,养成良好的文风。
二、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方法
1、讲读课文,学习写法。
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该单元的作文是同步的,突出了教材的整合性。如:该单元的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是父母的爱,而该单元的作文也是写父母自己的爱。这两者的统一就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契机。教师在进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时,就应该借助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是这样把写作对象描写清楚的,是这样表达具体的,将课文中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留心观察,范文引路。
在作文教学中,常让我感到头疼的事学生在写作时能确立写作对象,找到写作素材,但是,他们无法用生动详尽的语句将自己的发现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往往只是寥寥几笔将重点部分介绍出来,给人的感觉是作文有骨无肉。如何才能将重点部分写清楚、写具体,使文章有血有肉呢?首先,我着力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刚开始,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提醒他们:今天的天气又有什么变化?你的衣着、感觉有什么不同?学校花园里哪些花又绽开了笑脸?班上哪些同学又有变化了等等,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促使他们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次,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每天或隔几天随机抽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一个表达观察所得的机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他们感到观察所得由机会展示,这就更促使了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还应和他们一起深入观察。最后,教师将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来,写成范文,公学生借鉴,领悟和感受老师是这样将这一过程表达清楚的,如何将重点部分写详细的,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叙出来。当然,每次习作,教师均可亲自动笔,写一两篇范文,让学生观摩、借鉴,形成师生互动互赛的氛围,这样,不仅能通过范文给学生指引写作之路,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不失为一个指导作文的好办法。
3、自评自改,领悟提高。
从四年级开始,可逐步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能基本改正作文中错别字,用得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指出作文的优缺点,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评改作文的工作量,而且,学生在相互评改的过程中,通过对词句的锤炼,品读,提高了习作鉴赏能力;通过对优秀习作的评改,无形中学习到了别人写作中的美词佳句、表达方法等,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三得。
4、重视讲评,去粗取精。
不少教师认为写作讲评既耽误时间,又无实效,其实非也。作文讲评可以说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而缺一不可的一个环节。在作文讲评中,佳作鉴赏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从本班优秀习作中学到很多写作知识,还可以从“问题习作”这一环节中,帮助习作水平较差的同学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去粗取精,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开拓视野,重视积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一个作家不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才能写出文采优美、千古流传的佳作的。这就说明了多看书的重要性,但光看不记也枉然。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通过阅读,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将书中的优美词、句、段,积累在专用的积累本上,并储存于自己的脑海中,写作时,从自己的“记忆库”中随时提出来,合理运用,也可产生一片佳作。
三、做法步骤
每次习作提前一周布置作文题,让学生去酝酿,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记录在资料本上。接着第二周的两节作文课,第一节课用大约20分钟时间,教师对本单元作文进行指导。指导时,着重对本次习作的写作要求、写作对象、写作方法以及材料的组织和运用进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并给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相互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做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时,教师一定要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材料。接着,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完成后,给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互批互评(给对方当面纠正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等)。接下来用五分钟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组员共同评定作文优劣,并提出改进的意见,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接下来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各学习小组的名篇佳作,师生适时点评,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每个学生应在欣赏其他同学的作文同时,总结归纳本次作文自己有哪些收获和改进的办法,并在课后在自己的作文本上进行修改。修改好后集中交给老师,由老师审订、归纳,再在下周评讲。第二周讲评时,教师既要选出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佳作给学生鉴赏,让学生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同时还要选出本次习作中存在典型问题的“问题习作”,进行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
四、开展作文课的要求。
1、一定要分学习小组,选出学习小组长,组员在四人左右。
2、每人选好帮扶对象,结成学习对子,如果对方在作文中出现了错别字、错用标点符号、病句等,要尽职尽责地更正。
3、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在小组内共同研讨交流协商解决。
4、互相监督,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5、出版班级优秀作文选,颁发奖状,以资鼓励。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了教师耐心细致的工作,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人望而生畏的作文教学也变得得心应手了。
一、各年级习作的基本要求重点
三年级作文主要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要求学生如实表达,不说假话。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三年级作文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爱护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多组织展示和交流。其次,还要求教师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阅读积累中的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还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四年级的作文要求基本同于三年级,也要求教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出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其次,从四年级开始,应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循序渐进的提高修改要求,让学生从修改习作中提高对作文的鉴赏能力及习作水平。
五年级的习作要求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从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其次,要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等,教师可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此类文章的基本要求及写作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鼓励学生如实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的风格,养成良好的文风。
二、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方法
1、讲读课文,学习写法。
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该单元的作文是同步的,突出了教材的整合性。如:该单元的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是父母的爱,而该单元的作文也是写父母自己的爱。这两者的统一就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契机。教师在进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时,就应该借助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是这样把写作对象描写清楚的,是这样表达具体的,将课文中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留心观察,范文引路。
在作文教学中,常让我感到头疼的事学生在写作时能确立写作对象,找到写作素材,但是,他们无法用生动详尽的语句将自己的发现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往往只是寥寥几笔将重点部分介绍出来,给人的感觉是作文有骨无肉。如何才能将重点部分写清楚、写具体,使文章有血有肉呢?首先,我着力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刚开始,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提醒他们:今天的天气又有什么变化?你的衣着、感觉有什么不同?学校花园里哪些花又绽开了笑脸?班上哪些同学又有变化了等等,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促使他们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次,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每天或隔几天随机抽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一个表达观察所得的机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他们感到观察所得由机会展示,这就更促使了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还应和他们一起深入观察。最后,教师将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来,写成范文,公学生借鉴,领悟和感受老师是这样将这一过程表达清楚的,如何将重点部分写详细的,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叙出来。当然,每次习作,教师均可亲自动笔,写一两篇范文,让学生观摩、借鉴,形成师生互动互赛的氛围,这样,不仅能通过范文给学生指引写作之路,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不失为一个指导作文的好办法。
3、自评自改,领悟提高。
从四年级开始,可逐步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能基本改正作文中错别字,用得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指出作文的优缺点,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评改作文的工作量,而且,学生在相互评改的过程中,通过对词句的锤炼,品读,提高了习作鉴赏能力;通过对优秀习作的评改,无形中学习到了别人写作中的美词佳句、表达方法等,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三得。
4、重视讲评,去粗取精。
不少教师认为写作讲评既耽误时间,又无实效,其实非也。作文讲评可以说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而缺一不可的一个环节。在作文讲评中,佳作鉴赏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从本班优秀习作中学到很多写作知识,还可以从“问题习作”这一环节中,帮助习作水平较差的同学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去粗取精,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开拓视野,重视积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一个作家不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才能写出文采优美、千古流传的佳作的。这就说明了多看书的重要性,但光看不记也枉然。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通过阅读,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将书中的优美词、句、段,积累在专用的积累本上,并储存于自己的脑海中,写作时,从自己的“记忆库”中随时提出来,合理运用,也可产生一片佳作。
三、做法步骤
每次习作提前一周布置作文题,让学生去酝酿,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记录在资料本上。接着第二周的两节作文课,第一节课用大约20分钟时间,教师对本单元作文进行指导。指导时,着重对本次习作的写作要求、写作对象、写作方法以及材料的组织和运用进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并给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相互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做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时,教师一定要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材料。接着,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完成后,给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互批互评(给对方当面纠正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等)。接下来用五分钟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组员共同评定作文优劣,并提出改进的意见,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接下来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各学习小组的名篇佳作,师生适时点评,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每个学生应在欣赏其他同学的作文同时,总结归纳本次作文自己有哪些收获和改进的办法,并在课后在自己的作文本上进行修改。修改好后集中交给老师,由老师审订、归纳,再在下周评讲。第二周讲评时,教师既要选出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佳作给学生鉴赏,让学生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同时还要选出本次习作中存在典型问题的“问题习作”,进行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
四、开展作文课的要求。
1、一定要分学习小组,选出学习小组长,组员在四人左右。
2、每人选好帮扶对象,结成学习对子,如果对方在作文中出现了错别字、错用标点符号、病句等,要尽职尽责地更正。
3、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在小组内共同研讨交流协商解决。
4、互相监督,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5、出版班级优秀作文选,颁发奖状,以资鼓励。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了教师耐心细致的工作,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人望而生畏的作文教学也变得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