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指导策略
【作者】 周 英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降低门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的特点。作为教师,我注意做到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朗读课文与抄写、听写生字词),让学困生能轻松地完成作业。
二、委以重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学困生虽然毛病较多,但他们身上不是没有优点和长处,只要细心洞察也不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学困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若委以他们一些非学习上的事给他们做,他们会觉得老师是信任他们的。如我对上例中成绩差的学困生,征询他意见安排他午休值日,有清洁卫生的劳动让他去做,让他当劳动委员、公区值日组长,他都欣然接受。由于老师经常委托他参与班级管理事务,不把他当学困生孤立看待,使他觉得自己是班集一分子,在班里有价值,能够为班集体服务,从而消除自卑心理,觉得“我能行,我是老师的好帮手,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学习上、纪律上、思想上不甘落后,不断上进,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地赶上前面的同学。
三、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很多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单元1次背诵课文、听写生字词竞赛,每单元1次的讲故事挑战赛等等。对于学困生,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任务,因此在这些竞赛中学困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还及时给予奖励,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既喜欢物质奖励,又喜欢精神奖励的心理特点,我对学生的奖励分为四种:(1)口头表扬,(2)发表扬信给家长,(3)发奖品,(4)作业减量,(5)测验加分。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受奖励的人数如能在总人数的50%以上,那么是最能鼓动全体学生的士气的。
四、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差“的病根。因此,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学困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学困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学困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及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改正。
五、自定目标,超越自我
让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的目标。制定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定下自己要达到的等级,而是具体的分数及要求和水平层次,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学困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小测验和单元测验中制定目标,通过一次次目标的实现来超越自我。当然,我还对达到目标的同学发奖品奖状。
六、施以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后进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应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逐个解决。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宽容对待学生们.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尤其需要有爱心的老师完成,爱心是促进学生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而缺少爱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针对后进生我们应该做到关心、信任和鼓励。学困生一般都有较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老师恨他们,同学瞧不起他们。所以,首当其冲就是要扫清这种心理障碍,这靠的是什么?是教师对其无私而真诚的爱。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无私而真诚的爱能苏醒学困生的精神世界,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学习热情与信心,加深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赢得学困生的信赖。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成绩几乎都是全班倒一或倒二,而且上课从不专心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做,对老师也没有礼貌。后来我尝试着与他主动交流,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跟他谈兴趣,说爱好,和他一同关注NBA球员林书豪的崛起,主动关心他的生活,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的作业比以前认真多了,有时还会主动找我谈心,路上遇到老师也会主动问好,有问题会主动拿来问我,比以前爱学习语文了,成绩也越来越有进步,并最终摆脱倒数的帽子,跑到中等的行列。由此可见,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和关心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七、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把握成功
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深知成功是学困生最感喜悦的事,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困生的“成功”。在班上,每一次班会,我都要把学困生的事迹向全体同学介绍,尽量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学困生评为进步生,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意识,树立成功的信心,同时经常督促、激励其前进。
八、培养毅力,战胜自我
在一个目标确定以后,人的持久力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经验告诉我们,成大业者并非都有超群的能力,但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不断经历失败与成功,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顽强的毅力非常重要,需要培养和反复磨练。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里失一个概念,那儿丢一个定理,今天抄作业老师没发现,明天抄作业家长又不管。从而越来越跟不上,先是厌学,后是拒学,数学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他们,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流,一定会得到回报。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学困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应本着循序渐进的精神,注意工作的方法,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反复抓,抓“反复”,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学科一定不会是学困生的“后进”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的特点。作为教师,我注意做到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朗读课文与抄写、听写生字词),让学困生能轻松地完成作业。
二、委以重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学困生虽然毛病较多,但他们身上不是没有优点和长处,只要细心洞察也不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学困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若委以他们一些非学习上的事给他们做,他们会觉得老师是信任他们的。如我对上例中成绩差的学困生,征询他意见安排他午休值日,有清洁卫生的劳动让他去做,让他当劳动委员、公区值日组长,他都欣然接受。由于老师经常委托他参与班级管理事务,不把他当学困生孤立看待,使他觉得自己是班集一分子,在班里有价值,能够为班集体服务,从而消除自卑心理,觉得“我能行,我是老师的好帮手,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学习上、纪律上、思想上不甘落后,不断上进,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地赶上前面的同学。
三、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很多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单元1次背诵课文、听写生字词竞赛,每单元1次的讲故事挑战赛等等。对于学困生,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任务,因此在这些竞赛中学困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还及时给予奖励,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既喜欢物质奖励,又喜欢精神奖励的心理特点,我对学生的奖励分为四种:(1)口头表扬,(2)发表扬信给家长,(3)发奖品,(4)作业减量,(5)测验加分。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受奖励的人数如能在总人数的50%以上,那么是最能鼓动全体学生的士气的。
四、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差“的病根。因此,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学困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学困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学困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及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改正。
五、自定目标,超越自我
让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的目标。制定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定下自己要达到的等级,而是具体的分数及要求和水平层次,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学困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小测验和单元测验中制定目标,通过一次次目标的实现来超越自我。当然,我还对达到目标的同学发奖品奖状。
六、施以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后进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应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逐个解决。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宽容对待学生们.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尤其需要有爱心的老师完成,爱心是促进学生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而缺少爱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针对后进生我们应该做到关心、信任和鼓励。学困生一般都有较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老师恨他们,同学瞧不起他们。所以,首当其冲就是要扫清这种心理障碍,这靠的是什么?是教师对其无私而真诚的爱。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无私而真诚的爱能苏醒学困生的精神世界,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学习热情与信心,加深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赢得学困生的信赖。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成绩几乎都是全班倒一或倒二,而且上课从不专心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做,对老师也没有礼貌。后来我尝试着与他主动交流,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跟他谈兴趣,说爱好,和他一同关注NBA球员林书豪的崛起,主动关心他的生活,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的作业比以前认真多了,有时还会主动找我谈心,路上遇到老师也会主动问好,有问题会主动拿来问我,比以前爱学习语文了,成绩也越来越有进步,并最终摆脱倒数的帽子,跑到中等的行列。由此可见,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和关心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七、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把握成功
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深知成功是学困生最感喜悦的事,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困生的“成功”。在班上,每一次班会,我都要把学困生的事迹向全体同学介绍,尽量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学困生评为进步生,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意识,树立成功的信心,同时经常督促、激励其前进。
八、培养毅力,战胜自我
在一个目标确定以后,人的持久力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经验告诉我们,成大业者并非都有超群的能力,但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不断经历失败与成功,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顽强的毅力非常重要,需要培养和反复磨练。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里失一个概念,那儿丢一个定理,今天抄作业老师没发现,明天抄作业家长又不管。从而越来越跟不上,先是厌学,后是拒学,数学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他们,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流,一定会得到回报。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学困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应本着循序渐进的精神,注意工作的方法,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反复抓,抓“反复”,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学科一定不会是学困生的“后进”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