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吴玮珠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很多。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学生英语语感,使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理解和思维、分析和判断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和飞跃,极大地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为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培养英语阅读能力就是教给学生自学英语的方法。但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的承担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传授、复习、掌握和操练上,对于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高。
那么,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有效的方式去获得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兴趣与教师个人魅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首先教师要用热情洋溢的微笑,亲切自信的目光,恰到好处的神色表情、潇洒得体的身体姿势、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漂亮规范的板书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着力营造师生之间和谐协调的“共振体系”。其次,除了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艺术性引导讲解以外,还要掌握火候,适当加快节奏。根据青少年爱竞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快速应答题、辩论题等进行竞赛,使他们在形式多变的阅读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状态。阅读教材的科学性、兴趣性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成功满足又促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新的兴趣、新的追求。
二、注重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保障
1.注重对学生的预习指导
预习是培养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预习的指导和整个活动,使学生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能力,探索英语阅读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预习思考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前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而且能使他们发现问题。学生预习要新授的内容,也有助于课堂上精讲多练,培养语言的实践机会,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
第一、教师要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预习思考题不宜过多,但应富有启发性,注意可行性、略带趣味性。启发性,就是要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打埋伏”;可行性,就是要切合学生实际水平,使他们“跳一跳,可以摘下果子来”;趣味性,就是语言,形式力求生动活泼。
第二、预习要结合有关旧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或对比。课前让学生复习与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指导他们分析综合,不仅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使学生防止负迁移的干扰,促进正迁移的产生。把新课预习也旧知识的复习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并从中学到学习方法。
2.加强课堂上的指导
在课堂的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课堂上,教师在教阅读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先泛读,而泛读前,要起主导作用,以粗线条,提纲挚领地指导学生整体理解,要求学生只需了解全文大意,切勿逐词、逐句翻译成汉语,遇到新单词尽量依靠上下文或构词知识悟出含义,如果猜不出而又不影响对主要内容的暂时丢开不管,必要时再查字典,这样就节省了阅读时间,按时完成了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速度就会提高。学生泛读完以后,在要求学生精读,这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对新旧知识和语言现象做仔细的研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比较,从而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三、阅读质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1.扩大英语阅读量
目前初中英语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教材较之以前有明显的增加,在题材以及话题设计方面向着多样化以及广泛性靠拢,内容越来越多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丰富的教材为原材料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掌握语法和词句句型的运用,扩大词汇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对全文的语言运用把握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课标五级要求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需要达到15万字以上,这就要求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采用精读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大量的吸收词汇量,丰富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存储量。要开阔视野,在阅读中深层次的了解英语文化国家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以及思维习惯。这样便能了解脱离生活背景下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提高阅读能力。
2.合理选取阅读教材
选取阅读教材要依照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合理资源。如果材料过于简单,则会流于形式,无法为学生提高更多的词汇量和语言知识;如果所选材料过于深奥,其中生词过多,学生会不停的查阅字典,过于复杂的句式使得学生阅读难以有头绪的分析,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所选的阅读材料应该以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学生在遇到生词时候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有帮助,同样可以使学生有发现新大陆的成就感,从而提高阅读兴趣;从文章的题材来看,阅读材料应该以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联系生活为标准,这样易于学生切实的掌握语言知识,能够培养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能力;从阅读内容上,要以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时事类材料为基础,然后循序渐进的加入更多能丰富学生词汇量,语法结构以及教学题材明显的阅读资源。
3.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在学生实际英语阅读中,碰到生疏的词以及短语便会查阅词典,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为了让学生不查阅词典便能破解生词的词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构词法判断词义以及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词义的能力。如:Kale's expression was unreadable.中unreadable是生词。学生可以根据词根read,结合un和able作为前缀和后缀的意思来提炼出unreadable是“难以理解”的词义;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关系来揣摩词义:生词在句子、段落中会提供相应的暗示以及线索,根据上下文内容的交代以及语境线索来理解生词的词义,如可以采用同义词推测法、反义词推测法、解释性线索猜测法、例证性线索分析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及训练,使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式。具体方式有:略读,为了了解全文大意而进行的全文快速阅读,把握好全文的开头以及结尾段落,以及每段的关键性语句,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通过有重点的快速浏览来提取文章的大体意思和表达重点;寻读,在快速阅读中有目的的寻找特定的相关信息,采用扫扫停停的阅读方式,把握相应段落的大体语义,不需要每词每句都过目,从而确定要寻找的信息,如事件的地点、时间、人物、行为方式、故事发生的背景等相关信息;细读,对全文的细节以及词语全面的把握,对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做出逻辑的分析、归纳、推理判断。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想很好的了解英语语言,就要了解英语文化的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礼仪文化。英语被广泛的运用于许多国家,现在更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其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语言中包涵了诸多信息,其中涉及社会、政治、人文、礼仪等各个方面,必须要深入的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深层意思。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同学讲述各国的文化差异,并鼓励学生多查阅、搜集各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全方位的背景知识。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是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英语教师做好规划,统筹安排。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很多,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摸索,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去培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陈永媛.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海外英语,2012(02):127-128.
[3]张海龙.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33):99.
那么,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有效的方式去获得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兴趣与教师个人魅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首先教师要用热情洋溢的微笑,亲切自信的目光,恰到好处的神色表情、潇洒得体的身体姿势、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漂亮规范的板书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着力营造师生之间和谐协调的“共振体系”。其次,除了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艺术性引导讲解以外,还要掌握火候,适当加快节奏。根据青少年爱竞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快速应答题、辩论题等进行竞赛,使他们在形式多变的阅读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状态。阅读教材的科学性、兴趣性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成功满足又促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新的兴趣、新的追求。
二、注重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保障
1.注重对学生的预习指导
预习是培养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预习的指导和整个活动,使学生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能力,探索英语阅读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预习思考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前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而且能使他们发现问题。学生预习要新授的内容,也有助于课堂上精讲多练,培养语言的实践机会,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
第一、教师要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预习思考题不宜过多,但应富有启发性,注意可行性、略带趣味性。启发性,就是要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打埋伏”;可行性,就是要切合学生实际水平,使他们“跳一跳,可以摘下果子来”;趣味性,就是语言,形式力求生动活泼。
第二、预习要结合有关旧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或对比。课前让学生复习与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指导他们分析综合,不仅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使学生防止负迁移的干扰,促进正迁移的产生。把新课预习也旧知识的复习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并从中学到学习方法。
2.加强课堂上的指导
在课堂的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课堂上,教师在教阅读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先泛读,而泛读前,要起主导作用,以粗线条,提纲挚领地指导学生整体理解,要求学生只需了解全文大意,切勿逐词、逐句翻译成汉语,遇到新单词尽量依靠上下文或构词知识悟出含义,如果猜不出而又不影响对主要内容的暂时丢开不管,必要时再查字典,这样就节省了阅读时间,按时完成了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速度就会提高。学生泛读完以后,在要求学生精读,这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对新旧知识和语言现象做仔细的研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比较,从而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三、阅读质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1.扩大英语阅读量
目前初中英语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教材较之以前有明显的增加,在题材以及话题设计方面向着多样化以及广泛性靠拢,内容越来越多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丰富的教材为原材料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掌握语法和词句句型的运用,扩大词汇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对全文的语言运用把握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课标五级要求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需要达到15万字以上,这就要求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采用精读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大量的吸收词汇量,丰富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存储量。要开阔视野,在阅读中深层次的了解英语文化国家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以及思维习惯。这样便能了解脱离生活背景下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提高阅读能力。
2.合理选取阅读教材
选取阅读教材要依照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合理资源。如果材料过于简单,则会流于形式,无法为学生提高更多的词汇量和语言知识;如果所选材料过于深奥,其中生词过多,学生会不停的查阅字典,过于复杂的句式使得学生阅读难以有头绪的分析,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所选的阅读材料应该以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学生在遇到生词时候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有帮助,同样可以使学生有发现新大陆的成就感,从而提高阅读兴趣;从文章的题材来看,阅读材料应该以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联系生活为标准,这样易于学生切实的掌握语言知识,能够培养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能力;从阅读内容上,要以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时事类材料为基础,然后循序渐进的加入更多能丰富学生词汇量,语法结构以及教学题材明显的阅读资源。
3.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在学生实际英语阅读中,碰到生疏的词以及短语便会查阅词典,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为了让学生不查阅词典便能破解生词的词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构词法判断词义以及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词义的能力。如:Kale's expression was unreadable.中unreadable是生词。学生可以根据词根read,结合un和able作为前缀和后缀的意思来提炼出unreadable是“难以理解”的词义;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关系来揣摩词义:生词在句子、段落中会提供相应的暗示以及线索,根据上下文内容的交代以及语境线索来理解生词的词义,如可以采用同义词推测法、反义词推测法、解释性线索猜测法、例证性线索分析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及训练,使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式。具体方式有:略读,为了了解全文大意而进行的全文快速阅读,把握好全文的开头以及结尾段落,以及每段的关键性语句,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通过有重点的快速浏览来提取文章的大体意思和表达重点;寻读,在快速阅读中有目的的寻找特定的相关信息,采用扫扫停停的阅读方式,把握相应段落的大体语义,不需要每词每句都过目,从而确定要寻找的信息,如事件的地点、时间、人物、行为方式、故事发生的背景等相关信息;细读,对全文的细节以及词语全面的把握,对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做出逻辑的分析、归纳、推理判断。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想很好的了解英语语言,就要了解英语文化的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礼仪文化。英语被广泛的运用于许多国家,现在更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其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语言中包涵了诸多信息,其中涉及社会、政治、人文、礼仪等各个方面,必须要深入的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深层意思。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同学讲述各国的文化差异,并鼓励学生多查阅、搜集各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全方位的背景知识。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是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英语教师做好规划,统筹安排。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很多,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摸索,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去培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陈永媛.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海外英语,2012(02):127-128.
[3]张海龙.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