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文本研读,关注文体
【作者】 王亚芝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2018年春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习体会
4月27至28日,在这个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里,迎来了“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秭归站的活动,其中,小学语文讲学点就设在我们学校。提前半个月,就接到了提前调课,全程参与活动的通知。我早早地安排好了这两天的课程,满怀期待赴这场小语人的盛会。
暂不说27日上午,所听四节特级教师同课异构的课例,课堂上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且不说27日下午,说课议课环节中思想的碰撞,各种教学理念的激荡,现场留下的思考和启迪;也不说武汉小学两位李老师所做的关于个人课题研究之路的专题讲座,是怎样引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获得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所有这些,都达到了一个足以让我们仰视而无法企及的高度。
今天,我单单要说湖北省特级教师王凌老师所做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视野与范式”专题报告。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最主要途径。通常一学期,八组课文学完了,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可见,阅读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大头儿”,只有阅读教学有实效了,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金钥匙”。王凌特教,从“文体研读”这个维度,解开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千篇一律的症结所在,站在理论的高度结合阅读实践为我们解读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范式。
一、忌千篇一律式,关注文体
阅读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主导,它是学生从书面教材中获得信息的过程,获得语言积累,获得情感认同,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而现今的阅读教学,似乎总摆脱不了阅读教学常规的俗套,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格局。通过聆听王特的讲座,知道其源点就是教师在研读教材的时候,文体意识的缺失,导致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顾头顾尾式的教学,忽略了文体自身虽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
以本次活动中的课例来谈,《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以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大胆塑造各种角色,在曲折的故事中,对儿童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两位授课教师就充分抓住文体特点,营造童话般的课堂情景,把听课师生引入了课文所描绘中的故事场景中。李文熙老师开课出示三个角色,让孩子创编童话,大胆想象三个角色会发生些什么呢?给孩子无限想象的空间,开放又激趣。课中的绘本阅读式教学,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早期的亲子绘本阅读是孩子成长中最温情的心灵滋养,这种无压力绘本阅读,让孩子的心灵更好的和文本对话。我们的学生是儿童,童话是属于儿童的,理应让孩子们享受纯粹的童话阅读。王琼老师执教《小马过河》第二课时,从开课的小马带来的词语到课尾小马的微课视频,课中多次想象画面,情景对话,角色体验朗读,始终围绕着童话这种文体特点展开教学。讲学活动结束了,这两堂课还始终萦绕在心头,或许在吃饭时、或是睡觉时、备课时,某个教学片段还会在不经意间冒出头来,体味一番,盘旋一圈,读者对于好书,师者对于好课,钟爱之情也不给过如此吧!
二、忌文本翻译式,关注语言点
王特在讲到文本研读时,特别分享了“四个视野”,即作者视野、读者视野、教者视野、儿童视野。先体悟作者借助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流泻自己的独特感情。再以一个纯粹的阅读者进入文本的情境中,寻找那些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细节。还需从一个教者的身份,去捕捉文本中的“学点”。关照儿童的视觉和体验,确定文本中的语言点,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
讲学活动中,另一篇教学课例是四年级下册的《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屈瑛老师紧扣叙事散文的“描绘性”“抒情性”,用“工笔细描”般的手法分析和品位语言,并且获得感情上的体验,细细的读,浓浓的情,学习效果和课堂感觉棒极了。李爱玲老师则从“习作指向”为切入点,感悟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个维度,获得语言学习的密码,感受聋哑青年的专注和对于生活的热爱,从而转化为生命成长的自觉。
三、忌自我概念口号式,关注生命体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师最擅长于把作者笔下的对象外化为一个客观对象,并赋予它一个概念化的精神,给学生一个口号式的标语。这种“灌注式”阅读教学从短期效应来看最直接,易操作,还具有广泛性,应对各种题材的文本,屡试不爽。但从长期效应来看,弊大于利,把“学生学”变成了“我要学生学”,这种生产线式的机械化阅读教学,让文字的灵性与儿童的天然诗性越走越远。
王特说“熟悉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不以成人前见的污染而失真地预设教学。”儿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不等于成人对儿童的描述,在阅读教学中,少预设,多生成。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中,真正让儿童和文本对话,让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生本课堂”。真期待充满诗意的课堂,文字的灵性和儿童的诗性就是飘荡在课堂上的浪漫音符。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刃锋利了,砍柴省时省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也要在研读文本上下功夫。文本读透了,学点抓准了,语言点训练到位了,才能真真切切做到轻负高效。到那时,语文教师一定是最幸福的教师,以书为伴,以文为友,岁月静好,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