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把德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作者】 衡 莎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行知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利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在身边发现美、感受美,把德育自然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时刻都渗透德育教育,才能使美术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挖掘美术作品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德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靠口头的说教学生肯定无法理解,那么就让生活实物来教学,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悟、去理解。在美术课中,这种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就是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格尔尼卡》《血衣》《父亲》……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列出一大串,在这些作品里面沉淀着全人类的文明和智慧。通过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和人文的精神,从中理解人类的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从而提高学生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
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运用名人小故事及名画引入新课。为了知识重点的探究,教学环境的美化,不但运用普通教学法,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在轻音乐中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时,不仅要从画面的表面进行分析引导,更要从语文课上学习的《达·芬奇画鸡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达芬奇的看法,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然后提出设问:一个不勤奋的人能有如此的成就吗?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遐想,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是从小坚持画鸡蛋,勤奋好学,不怕苦,不怕累,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呢?指导学生讨论:古今中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美术课中展示绘画作品时,顺带着穿插进一些好人好事的绘画作品,深入进行传统的美德教育。美术课中有许多描写人与自然环境内容的好作品,如《春天的色彩》,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图片,有田野的图片,有山林的图片。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保护动物,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利用美术作品评价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保持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同时,有时,只要教师一句赞赏的话,一个开心的笑,一个幽默的动作,就能宣泄和释放出学生在情感上的不良情绪,使学生体验到和升华美好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美术课的传统美德教育也应该和家庭表现相结合。例如,美术教材中有一课题是《亲昵》,当时在美术课堂上,我提问学生:“叙述你家的成员如何表达亲昵的关系,并画出来,另外谈谈你在家的表现”。学生们回答得很直率,有的说自己在家帮忙做家务,有的说自己什么都不做只等父母来“伺候”。这样,无形之中就能使在家表现差的学生在心里有惭愧感,就能容易向在家表现好的同学学习,增强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自觉性。并且在美术课堂上,出示画题:“我爱我的家”,使学生增强了继承传统美德的意识,使学校教师的教育、美术课教育和学生在家的表现相衔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在实践训练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如为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小卡片送给老师、妈妈和爸爸,既深化了主题活动,使学生知道了老师、妈妈和爸爸的辛苦、辛劳,学会感恩,又使老师和父母们感到了孩子们的爱和成长,从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四、启发学生动之以情,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在教学方面必须以情来打动学生,通过赋予情感,深化主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充实、丰富德育的内容。例如在《戏曲人物》(人美版11册)一课的教学中,先布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等各种手段,了解我国的各种不同戏种、各种人物造型,重点是我国的京剧人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你了解到哪些京剧曲目?你知道京剧里面的几个行当?他们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典型动作?让学生提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京剧艺术的特点,了解了京剧人物的相关知识,培养了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了欣赏评述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关心和热爱。这样可以焕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心中充满喜悦、充满憧憬。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向学生讲授如何理解作品的结构、纹样的设计,可令学生注意力集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功能,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将美育和德育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成为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很多,让学生在玩中长技能,在玩中懂道理,根据各学习领域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使学校的美术教学更上一层楼,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挖掘美术作品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德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靠口头的说教学生肯定无法理解,那么就让生活实物来教学,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悟、去理解。在美术课中,这种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就是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格尔尼卡》《血衣》《父亲》……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列出一大串,在这些作品里面沉淀着全人类的文明和智慧。通过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和人文的精神,从中理解人类的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从而提高学生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
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运用名人小故事及名画引入新课。为了知识重点的探究,教学环境的美化,不但运用普通教学法,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在轻音乐中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时,不仅要从画面的表面进行分析引导,更要从语文课上学习的《达·芬奇画鸡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达芬奇的看法,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然后提出设问:一个不勤奋的人能有如此的成就吗?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遐想,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是从小坚持画鸡蛋,勤奋好学,不怕苦,不怕累,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呢?指导学生讨论:古今中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美术课中展示绘画作品时,顺带着穿插进一些好人好事的绘画作品,深入进行传统的美德教育。美术课中有许多描写人与自然环境内容的好作品,如《春天的色彩》,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图片,有田野的图片,有山林的图片。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保护动物,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利用美术作品评价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保持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同时,有时,只要教师一句赞赏的话,一个开心的笑,一个幽默的动作,就能宣泄和释放出学生在情感上的不良情绪,使学生体验到和升华美好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美术课的传统美德教育也应该和家庭表现相结合。例如,美术教材中有一课题是《亲昵》,当时在美术课堂上,我提问学生:“叙述你家的成员如何表达亲昵的关系,并画出来,另外谈谈你在家的表现”。学生们回答得很直率,有的说自己在家帮忙做家务,有的说自己什么都不做只等父母来“伺候”。这样,无形之中就能使在家表现差的学生在心里有惭愧感,就能容易向在家表现好的同学学习,增强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自觉性。并且在美术课堂上,出示画题:“我爱我的家”,使学生增强了继承传统美德的意识,使学校教师的教育、美术课教育和学生在家的表现相衔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在实践训练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如为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小卡片送给老师、妈妈和爸爸,既深化了主题活动,使学生知道了老师、妈妈和爸爸的辛苦、辛劳,学会感恩,又使老师和父母们感到了孩子们的爱和成长,从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四、启发学生动之以情,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在教学方面必须以情来打动学生,通过赋予情感,深化主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充实、丰富德育的内容。例如在《戏曲人物》(人美版11册)一课的教学中,先布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等各种手段,了解我国的各种不同戏种、各种人物造型,重点是我国的京剧人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你了解到哪些京剧曲目?你知道京剧里面的几个行当?他们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典型动作?让学生提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京剧艺术的特点,了解了京剧人物的相关知识,培养了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了欣赏评述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关心和热爱。这样可以焕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心中充满喜悦、充满憧憬。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向学生讲授如何理解作品的结构、纹样的设计,可令学生注意力集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功能,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将美育和德育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成为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很多,让学生在玩中长技能,在玩中懂道理,根据各学习领域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使学校的美术教学更上一层楼,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