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作者】 刘玉鹏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南燕乡泥巴寺小学校

【摘要】随着和谐社会的创建,加强未来公民——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幸福感,小学数学应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既智育人,又德育人,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参透
【正文】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之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因此,作为学校、教师,就应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并智育相结合,融德于教,在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中、在教学过程与指导方法中加强德育渗透,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落实数学的“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德育呢?经过多年摸索与学习,有一些心得与体会,下面,我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一、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寓德育于教学中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育人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知识获得、能力提升、习惯培养、品行形成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一)挖掘与热爱祖国有联系的德育设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积极支持态度,能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培养爱国情感,也就能培养学生爱家爱自己,从而对生活、学生更加自信。例如在教学《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时,我会对学生说:“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有着壮丽的河山和丰富的资源,那你们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述,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在学习百分数时,介绍我国的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如在学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时,可以把近几年每年的我国电脑的拥有量、公路的总长度、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费用、夏季奥运会中国获得的奖牌数等作为统计的素材,体会到祖国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挖掘与节约环保有联系的德育设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前些日子,班内有一部分学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随意往地面上扔垃圾,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应用题:假如我们学校有1200人,每人每天往地面上扔一片垃圾,一周按5天计算,则地面上将有多少片垃圾?如果每人每天少丢一片垃圾,自觉捡拾一片垃圾,则地面上将少多少片垃圾?计算完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在课前设计了一分钟口算练习,让学生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情。有时我给学生出一道他们身边的数学题:一学期(按20周,每周5节数学课)我们真正用于学习数学的上课时间是多少?
  学生计算40×5=200(分钟)
  200×20=4000(分钟)
  4000÷60÷24≈2.8(天)
  从而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节约时间。
  有时我还用有关节约用水、节约粮食、节约能源、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设计进行数学教学,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挖掘与团结协作有联系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随着知识竞争、人才竞争、能源竞争的加剧,光凭个人的单打独斗已显然捉襟见肘。因此时代呼唤合作,合作意识就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中,我努力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设计让学生在合作才能完成的问题。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求法、小数乘法的法则等,又如每个学生手中只有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我请同学们拼成一个稍大一点的正方体(至少要用8个一样的小正方体),那就需要他们合起来才能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概括、学会合作。
  二、抓住教材德育因子,寓熏陶于教学中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荗,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子,如在认识《圆的周长》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西方国家要早一千多年,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在教学数的产生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用算筹记数,赞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讲简便运算时,把数学家高斯童年的那道数学题让学生做,鼓励他们向小高斯挑战。教材中,还有许多像“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让学生知道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课堂上,我还适时给学生们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数学家立志成才的故事。通过以上这些,可以熏陶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三、抓住生活蕴德事件,寓德育于活动中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让学生调查55名学生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父母叫醒的28人,闹钟叫醒的16人,自己起来的5人,其他占6人。师:“根据上面的数据提示,你能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学生会意识到:“父母叫醒的比例最大,我们要加强自我管理意识,不要父母操心是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孝心。”又如调查自己家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然后计算一月一年的数量,结合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谈谈我们该怎么办?对他们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让学生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要求学生管理一周家中的收支情况,通过计算、比较,谈谈自己的想法,来了解家长的不容易,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的需要。教师只有认真挖掘教材,巧妙构思,使德育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两者合并,巧妙融合,既智育人,又德育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宗玉坤,寓德育教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J].吉林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