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杨 磊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白坪乡白坪小学
【摘要】劳动技术课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课外学知识,又要强化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用之于实践。而我校既有这样的机会,也有这样的实践平台。【关键词】劳动技术;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正文】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进一步确定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全县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强化劳动技术技能教育,更是不可推脱。而在劳动技术教育实践中,我们的确应坚持这种理念去践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书本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和生存技能培养,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一、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是与学校教学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其教育方式更多的应该是认知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内化为一种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学校课堂所不能担当的教学重任,而只有素质教育基地才能有这样的阵地优势。而传统意义上的中小学生对认知问题的解决,往往通过解题方式去进行,这还是在书本上运作,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因此,作为一种没有围墙的学校——素质教育基地,没有课堂的封闭性,只有生活的开放性和实践的自主性,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强调了动脑、动手的结合。就教育功能而言,素质教育又与中小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仍然是在课程与教育之内,基地将与昔通的中小学校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一起合作,进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他们各自发挥著自己独特的教育职能,在活动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建立“基地+学校”、“课外课内结合”的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内学知识,习方法,在课外化知识为综合实践,从而把劳动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整合到具体实践中去,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之中。
二、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应坚持的理念
方法决定效果,理念决定出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除了要按照学科教学要求外,最主要还是应坚持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即生活化理念。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大特点,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除此之外,理念联系实际的观点,学以致用的观点都必须寓于其中,都能有效促进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用好基地设施,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学校内的教育,很多都是脱离生活的书本教育,学生可以“纸上得一百”,却会落得“生活不及格”的后果。而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就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特别是我校,有着培养学生生活、生存技能的设施设备,如“自主烧烤房”、“推磨房”、“豆花房”,这些实践生活坊,就是专门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而装备的。这里有生活指导教师,他们能根据学生实际年龄情况,开展不同的生活技能教育,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有的学做厨师在坊间做蛋糕,有的学“小医生”给病人看病,还有的学服装设计,当消防员……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分组教学和结对子帮扶的合作策略,让学生体验学校所没有的生活化教育,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生存教育。
(二)开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校外结合实践活动是范围广,项目多的活动,就我校而言,“勇闯八桥”、“真人CS”、“模拟驾驶”、“皮划艇”、陶艺制作、射箭、攀岩等,都是富有培养特色的活动项目,配合这些活动,我们就可有效地开展技能训练,不仅能让他们学到知识与技能,还可培养他们胆识和身体协调性。特别是在开展爬雪山的军事训练中,不仅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独立,更培养了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强化制度保障,促进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有序进行。安全护航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项教育活动,也需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做到精心设计,人员安排科学,能各施其职,有序组织。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做好外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注意个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采取趣味教学法,让学生既感到严肃又不乏活跃,能勇于参与其中。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既是劳动技术的课外拓展,也是书本教育的补充,没有教参,没有经验,只有靠自身去实践探索。在这个倡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我们要创新教育策略,拓展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实践中获得更为有效的教育,又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多的当下,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劳动技术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朴英善,关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J].教育学文摘,2016年。
[2]林美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与常态实施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
一、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是与学校教学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其教育方式更多的应该是认知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内化为一种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学校课堂所不能担当的教学重任,而只有素质教育基地才能有这样的阵地优势。而传统意义上的中小学生对认知问题的解决,往往通过解题方式去进行,这还是在书本上运作,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因此,作为一种没有围墙的学校——素质教育基地,没有课堂的封闭性,只有生活的开放性和实践的自主性,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强调了动脑、动手的结合。就教育功能而言,素质教育又与中小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仍然是在课程与教育之内,基地将与昔通的中小学校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一起合作,进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他们各自发挥著自己独特的教育职能,在活动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建立“基地+学校”、“课外课内结合”的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内学知识,习方法,在课外化知识为综合实践,从而把劳动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整合到具体实践中去,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之中。
二、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应坚持的理念
方法决定效果,理念决定出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除了要按照学科教学要求外,最主要还是应坚持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即生活化理念。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大特点,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除此之外,理念联系实际的观点,学以致用的观点都必须寓于其中,都能有效促进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用好基地设施,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学校内的教育,很多都是脱离生活的书本教育,学生可以“纸上得一百”,却会落得“生活不及格”的后果。而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就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特别是我校,有着培养学生生活、生存技能的设施设备,如“自主烧烤房”、“推磨房”、“豆花房”,这些实践生活坊,就是专门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而装备的。这里有生活指导教师,他们能根据学生实际年龄情况,开展不同的生活技能教育,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有的学做厨师在坊间做蛋糕,有的学“小医生”给病人看病,还有的学服装设计,当消防员……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分组教学和结对子帮扶的合作策略,让学生体验学校所没有的生活化教育,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生存教育。
(二)开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校外结合实践活动是范围广,项目多的活动,就我校而言,“勇闯八桥”、“真人CS”、“模拟驾驶”、“皮划艇”、陶艺制作、射箭、攀岩等,都是富有培养特色的活动项目,配合这些活动,我们就可有效地开展技能训练,不仅能让他们学到知识与技能,还可培养他们胆识和身体协调性。特别是在开展爬雪山的军事训练中,不仅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独立,更培养了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强化制度保障,促进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有序进行。安全护航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项教育活动,也需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做到精心设计,人员安排科学,能各施其职,有序组织。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做好外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注意个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采取趣味教学法,让学生既感到严肃又不乏活跃,能勇于参与其中。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既是劳动技术的课外拓展,也是书本教育的补充,没有教参,没有经验,只有靠自身去实践探索。在这个倡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我们要创新教育策略,拓展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实践中获得更为有效的教育,又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多的当下,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劳动技术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朴英善,关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J].教育学文摘,2016年。
[2]林美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与常态实施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