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高中生物学习兴趣
【作者】 杨健健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实验学校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学习动力的真谛。陶行知有句名言“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作文人民教师,如何使学生学到真本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俗话说“态度决定命运”,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兴趣正是形成良好态度的前提。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高中的课程非常紧张,学生每天疲于应付各个学科的学习,而生物这门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导致学生对此不够重视。有的学生始终觉得生物是门副科,课堂上听讲不认真,课下学习生物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导致觉得生物越来越难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学好生物这门学科的关键。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前导入;实验;主体地位
【正文】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学习动力的真谛。陶行知有句名言“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作文人民教师,如何使学生学到真本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俗话说“态度决定命运”,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兴趣正是形成良好态度的前提。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高中的课程非常紧张,学生每天疲于应付各个学科的学习,而生物这门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导致学生对此不够重视。有的学生始终觉得生物是门副科,课堂上听讲不认真,课下学习生物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导致觉得生物越来越难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学好生物这门学科的关键。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鲜活的实例作为课前导入。如果让学生从课堂的一开始就兴致勃勃,那么势必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个精彩的课前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讲“伴性遗传”这一节时,我用了二孩政策的放开这个实例。二孩政策使得许多家庭想要两个孩子的愿望成为现实。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的“重男轻女”倾向的国家,很多一胎是女孩的家庭迫切想要一个男孩。结果有些家庭二胎又是女孩,某些想要孙子的婆婆就会怪罪儿媳妇,使本来就很辛苦的妈妈又背负上“不能传宗接代”的骂名。难道不能生男孩真的是女方的错吗?生男生女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赵本山和宋丹丹有个小品中的一句话“生男生女老爷们是关键”是真的吗?由此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而且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学生必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知识来源于生活,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所学知识都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不失为一种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寒冷的时候为什么会打寒战,这与体温调节息息相关;发烧时为什么没有食欲,为什么加酶洗衣粉不能用热水,这是由酶的特性决定的;人每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从哪里来,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什么,这需要用细胞呼吸来回答;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什么营养成分,怎样变成自身的物质,引出组成细胞的分子和化合物;为什么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会出现向光性,这是由植物激素导致的;生态农业牵扯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小孩为什么要打预防针,过敏反应是怎么回事,这必须学好免疫调节;父母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肯定是双眼皮吗,这需要用遗传定律来解释。这些问题会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进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学完之后必会得到满满的收获。
三、通过实验使学生领悟科学的真谛。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真理的得出更需要实验的检验。英国的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有这样一段话:“并不是从圣经、神父、阿拉伯人或亚里士多德那里把自然知识的事实与推论拿过来就算完事,而是谆谆地告诉世人:证明前人说法的唯一方法只有观察与实验。”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实验不仅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在快乐和兴奋中学到知识,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必修一第二章有个实验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如果仅仅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实验原理、试剂、步骤和结果背过,可能过几天学生就会忘的差不多了,而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在成分、用法、原理上的区别更是难以区分清楚。但是当学生真正动手做了这个实验,就会对此印象非常深刻。我亲自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了这个实验。学生兴致很高,小组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一边看着课本上的步骤一边讨论、动手做。当他们看到斐林试剂和苹果匀浆在50~65oC大烧杯的试管中由蓝变棕再变成砖红色时,脸上洋溢出的兴奋、惊讶和恍然大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当然,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有的学生花生子叶切的太厚,有的苏丹III染液滴的太多,而这正是学生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的好机会。我让小组成员趁机观察操作失误会出现什么现象,应该怎样纠正和以后避免这些问题。最后,各小组展示了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对所做实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这节实验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回教室的路上还在兴奋地讨论着实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更坚定了我带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
当然,有些实验不一定要到实验室去做,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适时插入。比如在讲血糖平衡的调节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分别代表“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卡片,课堂上3人一组,模拟血糖调节的过程,最后自己画出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趁此机会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在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各个时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在讲DNA分子的结构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搭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模拟沃森和克里克的探究历程。这些举措使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在积极的参与中学到了知识。
还有一些实验是之前的科学家做过的,学生不方便做,对此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的普利斯特利和萨克斯的两个经典实验,我在课堂上就是通过放视频动画的形式讲解的。这样比单纯让学生看书加讲解的效果要好的多,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实验不一定都是课上做的,课后也可以做。如必修三有个实验是“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可以让学生课下用透明的玻璃瓶、沙土和花土、植物、小鱼等自己制作一个小生态缸,放在教室里,课间就可以观察各种成分的变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紧张的学习生活多了一些乐趣。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填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一味地灌输只能一点点蚕食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所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具体做法如下: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大约6名成员,每位成员根据学习成绩由好到次分为A、B、C三等。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出来,小组各成员对此进行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到一个最佳答案,不同的问题由不同的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只负责点评、纠正和补充。有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讲解,由在座的学生点评。每堂课实行加分制,A类学生加2分,B类学生加3分,C类学生加5分,每个月累计一次各小组总分,用班费给予优秀的小组适宜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此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使学生上课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用激励性的语言多加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卡耐基说过“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对某些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特别是付出了努力但看不到收获时,更容易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这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能把学生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避免其掉入绝望的深渊,从而挽救一名祖国的栋梁。当学生给了一个精彩的回答,做了一次漂亮的作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微小的进步时,我们一定要适时的、毫不吝啬的给予衷心的赞美和表扬。如此以来,学生每天必会如沐春风,在感动和快乐中找到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过,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我相信,只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以上五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有所提升,高中的生物学习也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最后,我想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作为总结“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
一、用鲜活的实例作为课前导入。如果让学生从课堂的一开始就兴致勃勃,那么势必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个精彩的课前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讲“伴性遗传”这一节时,我用了二孩政策的放开这个实例。二孩政策使得许多家庭想要两个孩子的愿望成为现实。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的“重男轻女”倾向的国家,很多一胎是女孩的家庭迫切想要一个男孩。结果有些家庭二胎又是女孩,某些想要孙子的婆婆就会怪罪儿媳妇,使本来就很辛苦的妈妈又背负上“不能传宗接代”的骂名。难道不能生男孩真的是女方的错吗?生男生女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赵本山和宋丹丹有个小品中的一句话“生男生女老爷们是关键”是真的吗?由此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而且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学生必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知识来源于生活,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所学知识都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不失为一种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寒冷的时候为什么会打寒战,这与体温调节息息相关;发烧时为什么没有食欲,为什么加酶洗衣粉不能用热水,这是由酶的特性决定的;人每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从哪里来,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什么,这需要用细胞呼吸来回答;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什么营养成分,怎样变成自身的物质,引出组成细胞的分子和化合物;为什么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会出现向光性,这是由植物激素导致的;生态农业牵扯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小孩为什么要打预防针,过敏反应是怎么回事,这必须学好免疫调节;父母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肯定是双眼皮吗,这需要用遗传定律来解释。这些问题会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进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学完之后必会得到满满的收获。
三、通过实验使学生领悟科学的真谛。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真理的得出更需要实验的检验。英国的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有这样一段话:“并不是从圣经、神父、阿拉伯人或亚里士多德那里把自然知识的事实与推论拿过来就算完事,而是谆谆地告诉世人:证明前人说法的唯一方法只有观察与实验。”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实验不仅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在快乐和兴奋中学到知识,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必修一第二章有个实验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如果仅仅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实验原理、试剂、步骤和结果背过,可能过几天学生就会忘的差不多了,而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在成分、用法、原理上的区别更是难以区分清楚。但是当学生真正动手做了这个实验,就会对此印象非常深刻。我亲自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了这个实验。学生兴致很高,小组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一边看着课本上的步骤一边讨论、动手做。当他们看到斐林试剂和苹果匀浆在50~65oC大烧杯的试管中由蓝变棕再变成砖红色时,脸上洋溢出的兴奋、惊讶和恍然大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当然,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有的学生花生子叶切的太厚,有的苏丹III染液滴的太多,而这正是学生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的好机会。我让小组成员趁机观察操作失误会出现什么现象,应该怎样纠正和以后避免这些问题。最后,各小组展示了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对所做实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这节实验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回教室的路上还在兴奋地讨论着实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更坚定了我带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
当然,有些实验不一定要到实验室去做,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适时插入。比如在讲血糖平衡的调节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分别代表“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卡片,课堂上3人一组,模拟血糖调节的过程,最后自己画出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趁此机会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在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各个时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在讲DNA分子的结构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搭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模拟沃森和克里克的探究历程。这些举措使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在积极的参与中学到了知识。
还有一些实验是之前的科学家做过的,学生不方便做,对此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的普利斯特利和萨克斯的两个经典实验,我在课堂上就是通过放视频动画的形式讲解的。这样比单纯让学生看书加讲解的效果要好的多,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实验不一定都是课上做的,课后也可以做。如必修三有个实验是“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可以让学生课下用透明的玻璃瓶、沙土和花土、植物、小鱼等自己制作一个小生态缸,放在教室里,课间就可以观察各种成分的变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紧张的学习生活多了一些乐趣。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填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一味地灌输只能一点点蚕食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所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具体做法如下: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大约6名成员,每位成员根据学习成绩由好到次分为A、B、C三等。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出来,小组各成员对此进行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到一个最佳答案,不同的问题由不同的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只负责点评、纠正和补充。有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讲解,由在座的学生点评。每堂课实行加分制,A类学生加2分,B类学生加3分,C类学生加5分,每个月累计一次各小组总分,用班费给予优秀的小组适宜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此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使学生上课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用激励性的语言多加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卡耐基说过“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对某些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特别是付出了努力但看不到收获时,更容易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这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能把学生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避免其掉入绝望的深渊,从而挽救一名祖国的栋梁。当学生给了一个精彩的回答,做了一次漂亮的作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微小的进步时,我们一定要适时的、毫不吝啬的给予衷心的赞美和表扬。如此以来,学生每天必会如沐春风,在感动和快乐中找到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过,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我相信,只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以上五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有所提升,高中的生物学习也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最后,我想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作为总结“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