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凝心聚力抓教育科研 精细管理促质量提升
【作者】 段 荣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金牛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谈学校教育科研管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重在校长。作为决定学校发展走势的校长,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撑起一片天,只有调动教师主人翁的自我建设意识才是学校得以进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长期学校管理中,我围绕“以人为本、育人至上、以创为先、跨越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四课同创”活动,把减负增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与提高师生幸福指数紧密结合,把实现学生全面、个性成长和促进学校良性、可持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一、营造教育科研氛围,转变观念是首始
在许多教师眼中,教育科研工作曾是高不可攀的事,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认为学校搞教育科研是形式,耽搁时间。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必须转变观念。作为教导主任,引领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认识是当务之际。
1.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我校将积极更新学习模式,拓展学习途径,丰富学习内容,保障学习时间,在坚持周一例会学习制度上,深入有关教育教学专著学习,为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破解“三难”问题(观念转变难、方式改进难、知识更新难)奠定理论基础。在个人自学中提倡“晨诵午读暮省”,要求做到日念一篇文、周读一本书、月出一篇反思,期撰一篇教学论文。
2.坚持专业培训与借才育才相结合。本期将竭力争取外出学习机会,聆听教育真谛和教改新经验,让专业培训惠及更多教师。组织教师观看网上教学视频,与资深教师、教育行家互动对话,更新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手段。同时,尽力与兄弟学校开展教研联谊,借才育才,互助切磋提技。
二、抓实教育科研管理,提升水平是关键
有人认为教学是经验+汗水,只要时间多就能出成绩,这显然是应试教育的忠诚卫士,是题海战术的护道者。陶行知认为:“真正之做是在劳力上劳心”。这里的“劳力”就是教学实践,“劳心”就是教育科研中的课前备课和教后反思。本期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探索教育科研的方法与途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专业育人水平。
1.构建校本教研机制。成立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五位一体教育科研网络,积极建立校本教研长效机制,制定翔实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课改论坛、案例分析、教学评优、网上教学视频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各项制度:①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会议和六年级教学质量提升会。②研讨制度:各教研组、备课组每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各一次,进行集体备课或听课、评课等活动。③挂钩制度:校长、主任、优秀教师挂钩培养一位年青教师,起好传帮带作用。④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研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实行奖优罚差。⑤反思制度:每课上完鼓励教师反思,反思内容要有新意,不能千篇一律,照抄教案。此项内容作为月查项目之一,旨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教师撰写论文、拟申校级课题的源头活水。
2.实施课题带动战略。我们知道教研包括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本期,我校将追昔抚今,继续开展4个市级课题、8个县级课题等在研课题探究,实施课题带动战略,进一步翔实教研计划,制定专题研究实施方案。一方面巩固、扩大现有课题研究成果,总结、积累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和层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让教研成果反哺教学实践,惠及更多师生。让更多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提升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现实意义,从而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到教育科研行列中来。
3. 建立听说评立体教研。说课、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方式,能起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作用。切实加强说课活动,要求教师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说过程,做到说深、说实、说准、说精,能把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说清说透;听课要引导教师要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明确听课目的,弄懂听什么、怎样听、主要应听这三个问题;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诊断,教导主任要给与正确导向,让教师知道教学并非仁者见仁。
4.构建分层教研体系。采取区别对待、分层要求的办法,对本校不同职称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教师要求每期上好一堂公开课,本期我校将举行以下6个类型课(1)示范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校教学骨干上这类课,目的在于引领教师如何上好新课标下的课改课;(2)表演课。外出学习的教师返回献课,以传播教研教改信息、传递新经验为目的,起到星火潦园作用;(3)汇报课。新调进的教师、新上岗教师和新任学科的教师上这类课,目的在于了解他们课堂教学情况;每年我校调来几名教师,他们来自不同学校,有着不同教学风格,我校决定首先让这些教师上好“亮家课”,一方面是了解不同学校的教研特色,取其精华,为我校教科研的发展融智融力,丰富教研发展策略。另一方面也是为学校知任善用、为下步工作开展提供信息;(4)研讨课。全体老师参与,围绕专题发挥各自教学特点,目的在于促进课堂结构优化;(5)过关课。为深化课程改革,人人上好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学方式探究而设定的过关测试课;(6)随堂课。学校内所有课堂向所有老师开放,学校行政和教师可随时到课堂观课听课,目的在促使教师具备随堂不随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以上教研活动,力争本学年,基本实现教师有特点、课堂有特色的目标。
5.提升教师教学内功。为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基本技能锻炼,磨练教学内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岗位要求,针对我校教师在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使用方面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电子白板进账到位的现实需要,今年将加大自主培训力度,决定在每周星期四中午举行电脑使用、CAI课件制作培训,进一步夯实教学内功。
三、加强教学常规落实,有效教学是重点
大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检测等常态监管工作。本学期重点抓好集体备课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工作。
1.给力抓集体备课。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长善救失,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本期我校将给力抓实集体备课,在“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馈择教”、“以教促学”的原则下,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深挖教材内涵,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为创建有效课堂作好充分准备。在此过程中,主备是基础,注重集体研讨过程强调教案的“二次加工”,各教师针对各班具体情况作适当修补、增减、注释、反思,坚决纠正集体备课等于分工备课的错误认识和拿来主义的懒汉做法。总之,集体备课要做到组织上有人员落实、时间上有充足保障、内容上有预设生成、记载上有百家争鸣、管理上有督促考核、制度上有激励措施。
2.着力创有效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仍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高耗低效”仍是本学期教育科研的重点。我们在抓实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研课、磨课、同课异构、亮课示范、优课展演、课例析评等方式提高教师对适合学生的课才是好课的认识,进一步打造“三段六步式”教学流程,丰富提升星光特色教育内涵,着力创建自主、合作、探究、高效、活力课堂,注重教法、强调学法,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传学习方法之道,授学生成功之业。
四、夯实过程管理细节,学生成长是归宿
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落实教学常规,就必须加强过程管理,从细节抓起,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1.建立网格管理。教学工作涉及内容多,样式复杂,点繁面广线长,单凭教导主任一己之力,远远不能起到应有效力,因此,我校采取校长亲自抓、教导处具体抓、教研组、年级组协助抓、班组成员一起抓的网格管理模式,实行行政领导挂班制、年级组长蹲点负责制、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考核制,坚持听隔窗课,看推门课,督促课堂常规落实。同时提倡微笑候课制,倡导向40分钟要质量意识,要求教师“日清周结月了”,工作按计划如期兑现完成。
2.夯实质量基础。强调过程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最终目的提高育人质量,我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应认清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分”,作为教导主任就要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音、体、美教学,推进阳光大课间和3+N活动,考试科目与非考科目注重统筹兼顾,全面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以上是我抓好教育科研工作之思路,散见于文字中。对于我来说,从事管理虽多年,但不是轻车驾熟路,惯性就可使然,我倒更多的认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契机、新挑战。在路漫道远、任重务艰的前行路上,我坚信:只要秉承我们万隆小学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保持“缓进则退、不进则亡”的危机意识,发扬“自强不息,拼搏奉献”的奋斗作风,与全体老师一道,就一定能乘势而上,在顺应和引领之间,步履更加矫健;在坚守和创新之间,自信更加彰显,在激情和理性之间,工作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