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意义探究

【作者】 范家斌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镇裕小学校

【摘要】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是帮助化学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直观认识微观世界,辅助实验教学,还能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整合;实践意义
【正文】初中化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每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的有效平台。传统教学由于手段缺乏和方式单一,导致化学教学并不生动,学生探究学习也并不在强烈兴趣下进行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成为了目前教育改革的新景象,这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了辅助“教”或者辅助“学”的工具,而且还强调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教学初衷。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实践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推动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因此,在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中,我们仍然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了教学首始,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的集成性和交互性功能,例如我们可以用文字的跳动、颜色的改变、声音的出现以及着重符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好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因为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实物投影等为一体,提供人机交互式进行学习的环境,提供视觉反馈和听觉反馈两种反馈形式,能把大的变小,小的变大,快的变慢,慢的变快;静的变动,动的变静;抽象的变具体;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时,作为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可运用flash动画,介绍化学发展的历程:火→孔雀石→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通过以上精彩的展示,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直观认识微观世界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其中,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然而,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微观概念和微观结构无法想象、难于理解,很难把它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教学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有效利用图像、模型、声音、视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趣味生动,直观形象地解释微观粒子。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要亲手做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等媒体来代替。但是,对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计算机模拟可将“现象”放大,对于一些反应太快或太慢,通过观看模拟实验课件重温实验,可以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避免了实际操作时的不安全问题,比如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再将导管从水中取出等错误操作予以模拟实验,学生看到了错误实验操作产生的可怕后果后,会形成深刻的印象。模拟一些规模较大的或难以完成、难以见到的实验,比讲实验效果要好得多。对不适合课堂演示的,则拍成录像播放,例如,讲《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事先到居民家中,把煤炉燃烧情况拍成录像用于上课。在复习化学实验时会接触到大量的实验装置,这些装置画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费时,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玫果;对于书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在复习过程中,不必要再去重新做一遍而唤起同学们的回忆。如果制成多媒体课件来解决,在课上不仅不用画图,而且还可以将装置随意组合,唤起实验内容的记忆,提高了复习的效率,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不同的课程内容制成网页,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设问,各自利用互联网搜寻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弥补措施;学生也可以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在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想法、心理话,写成电子邮件,发送给同学、亲友和老师。通过计算机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促进了师生互动,师生与课件互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减少粉尘污染,缩短板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加大教学密度。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抓住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的最佳切合点,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化学新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许克敏,浅议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研究,2010年。
  [2]张小玲,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J].中文信息,2014年。
  [3]金梅梅,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J].科研,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