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力
【作者】 刘召芳
【机构】 山东省诸城东鲁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受到家长万般溺爱,很少受到限制,于是养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太顺利,生活、学习的事都由父母安排,依赖性太强。导致许多孩子:稍不符合心意就乱发脾气,骚扰同学,上课不遵守纪律,随便讲话,碰到难处就轻言放弃,在家看电视没完没了,写作业草草了事等。这都是孩子没有自控力的表现。自控力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关系着他们未来能否达成各种生活和学习目标,也关系着能否顺利融入社会。
2017年秋季,我们申报了诸城市小课题《小学生自控力的培养研究》,自立项至今,我们按照方案稳步推进,扎扎实实开展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就前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家校同步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校教育要求不统一,就会导致教育作用的互相抵消。因此,我认为必须加强家校同步教育,最终形成合力。
我通过家长课程、家委会、教师家访、微信等途径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明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我们为家长提出如下建议:
1、要为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儿童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的替代性学习可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
2、要注意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上暴力的等级
当发现媒体正在播放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像时,要坚决制止孩子继续观看,然后明确无误地给孩子定下要求,并且以后要坚决实施这些要求。
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遵守规定好的纪律和制度,必须控制自己,不做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事。孩子抗拒种种诱惑,需要一定的意志力。
4、尽量不要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可观的报酬
这种给报酬的做法,容易让孩子为了某些好处而去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一旦原先的报酬让孩子失去兴趣,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随之消失,这样也不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5、帮助孩子作出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要经常锻炼孩子们自己作决定的能力。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出一件事或者一个举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结果,然后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这样,孩子最终将学会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正确行事,他的自控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开展中队活动,培养学生自控力
开展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通过情境性表演,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自由活动,为学生提供宣泄的空间。榜样在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班级中就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为发挥榜样作用,我及时参与每次中队活动课,主动和学生沟通,对文明听讲的同学提出表扬。经过多次接触,学生基本能做到遵守纪律,举手再提问。每次在主题活动前,先确定每位学生在活动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义务,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地位,增强其为完成任务所承受的责任。从而在活动中完善提高自控能力。
三、帮助学生实施自我锻炼,培养自控力
人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和性格修养的教育,不断增强培养良好性格的意识性,实施自我锻炼,强调持之以恒,不放过一点一滴,长此以往,自我锻炼必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一)从“他制”到“自制”
低年级孩子还不能判断和评价自己行为的适宜度,这时,老师就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班规”了。起初,孩子可能只是粗略地懂得“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即使不理解为什么,但是习惯成自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班规”也应赋予更多的道德意义,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要注意,规矩不能太多,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二)循序渐进,允许孩子犯一些小错误
自控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孩子缺乏自控力的时候,如:上课做小动作,课间打闹等,老师应当宽容一些,粗暴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我们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控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少说多做”,这类孩子说多了,没有用,只能少说,但说出来的话要算数,否则就没有威慑力。
(三)奖励已形成的自制力
老师的赞美可能是孩子坚持的动力。老师可以多赞赏鼓励孩子,“你真棒,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每做成功一件,哪怕很小,都要鼓励,适当表扬,激发学生的荣誉感,那么他会越来越有信心,慢慢就会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总之,我们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多一些情感关怀,少一些挖苦讽刺,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那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2017年秋季,我们申报了诸城市小课题《小学生自控力的培养研究》,自立项至今,我们按照方案稳步推进,扎扎实实开展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就前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家校同步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校教育要求不统一,就会导致教育作用的互相抵消。因此,我认为必须加强家校同步教育,最终形成合力。
我通过家长课程、家委会、教师家访、微信等途径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明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我们为家长提出如下建议:
1、要为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儿童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的替代性学习可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
2、要注意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上暴力的等级
当发现媒体正在播放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像时,要坚决制止孩子继续观看,然后明确无误地给孩子定下要求,并且以后要坚决实施这些要求。
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遵守规定好的纪律和制度,必须控制自己,不做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事。孩子抗拒种种诱惑,需要一定的意志力。
4、尽量不要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可观的报酬
这种给报酬的做法,容易让孩子为了某些好处而去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一旦原先的报酬让孩子失去兴趣,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随之消失,这样也不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5、帮助孩子作出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要经常锻炼孩子们自己作决定的能力。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出一件事或者一个举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结果,然后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这样,孩子最终将学会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正确行事,他的自控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开展中队活动,培养学生自控力
开展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通过情境性表演,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自由活动,为学生提供宣泄的空间。榜样在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班级中就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为发挥榜样作用,我及时参与每次中队活动课,主动和学生沟通,对文明听讲的同学提出表扬。经过多次接触,学生基本能做到遵守纪律,举手再提问。每次在主题活动前,先确定每位学生在活动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义务,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地位,增强其为完成任务所承受的责任。从而在活动中完善提高自控能力。
三、帮助学生实施自我锻炼,培养自控力
人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和性格修养的教育,不断增强培养良好性格的意识性,实施自我锻炼,强调持之以恒,不放过一点一滴,长此以往,自我锻炼必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一)从“他制”到“自制”
低年级孩子还不能判断和评价自己行为的适宜度,这时,老师就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班规”了。起初,孩子可能只是粗略地懂得“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即使不理解为什么,但是习惯成自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班规”也应赋予更多的道德意义,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要注意,规矩不能太多,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二)循序渐进,允许孩子犯一些小错误
自控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孩子缺乏自控力的时候,如:上课做小动作,课间打闹等,老师应当宽容一些,粗暴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我们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控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少说多做”,这类孩子说多了,没有用,只能少说,但说出来的话要算数,否则就没有威慑力。
(三)奖励已形成的自制力
老师的赞美可能是孩子坚持的动力。老师可以多赞赏鼓励孩子,“你真棒,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每做成功一件,哪怕很小,都要鼓励,适当表扬,激发学生的荣誉感,那么他会越来越有信心,慢慢就会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总之,我们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多一些情感关怀,少一些挖苦讽刺,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那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