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初探
【作者】 王春艳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河头店镇中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文学名著是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珍奇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文学名著导读是新课改以来在中考语文命题中新出现的一种考试内容。
良好的阅读可以强化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养成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阅读名著的习惯,使其掌握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提高作文写作与语文成绩。 提高名著阅读文本选择有效性,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名著阅读习惯,积淀文化底蕴,培养人文素质。
一、阅读书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鲁教版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推荐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我们选定名著必读书目如下:
初一阅读书目:《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红岩》、《创业史》、《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等。
初二阅读书目:《骆驼祥子》、《西游记》、等。
初三阅读书目:《傅雷家书》、《名人传》《红星照耀中国》等。
初四阅读书目:《水浒》、《简·爱》等。
另外,各级部还推荐了其他中外名著作为选读书目,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二、阅读时间
1、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教师引导阅读,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比如:午饭后,晚饭前后,星期天,节假日等空闲时间。
三、实施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引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摘抄精彩语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并做简单点评;
3、概括阅读的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4、分析人物形象,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5、、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6、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
7、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具体做法
1、优化资源配置 人人有书、人人读书、名著阅读进课堂、到图书室读书,让班级飘满书香 ,落实名著书籍,建立班级图书柜,让图书室的书流动到班级。首先,在每个班级设立读书专柜。其次,学生自主带书或从学校图书借阅部分名著,充实班级图书柜。这不仅方便了学生借阅名著,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2、介绍读书方法:浏览,略读,精读的“三步”读书法。即:第一步,初步浏览法,快速阅读名著。第二步,略读理解法。第三步,精读运用法。
3、让经典动起来,用计划给学生安上翅膀,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实施名著阅读教学计划。与此同时,学校学期读书活动在初一、初二、初三同时展开。学生制订自己名著阅读计划。围绕“四个一工程”进行名著阅读活动:喜爱一本名著、走近一位作家、辑录一本读书随笔、推荐一篇好文。 学生从课题组推荐书目中自主选择阅读书目,以中考要求的必读名著为主,每学期阅读2本名著,提交2份读书笔记,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读书交流会。
阅读并不难,难在长期坚持下去。只要学生能够去看,在没有太大的作业压力之下,学生必定能够大量阅读,此时,我们发现一种情况就是“看完就忘”,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读书笔记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 A、摘抄式? B、提纲式? C、感想式 ??D、评议式 学习没有捷径,只能这样慢慢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自然就会上一个台阶。这就是“厚积薄发”。
4、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运用了“查、批、导、激”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活动开展中,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老师要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阅读书目予以推荐,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培养或激发,对学生笔记或者习作进行面批面改,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迅速提升。 查:查学生笔记是否完成,是否按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每周一查,每月详查。 批:将学生的习作批改,指出改进方向。 导:引导把握阅读方向,理解深度与广度。 激:不断地激励学生,激发热情。
5、我们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汇报、名著阅读交流课、名著阅读的手抄报、读后感或文学评论、编写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阶段性地感受到名著阅读的成功,开阔眼界,拓展思想。
6、结合我校“书香校园”活动展开与推进,我们把名著课题与 “书香校园”工作中结合、落实,让家庭读书,让父母读书,让社会读书,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
7、倡导家庭读书,提供家长、学生阅读书目。为了克服学生在名著阅读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拟定学生阅读书目、与家长阅读书目,认真制订诵读计划,切实执行。
8、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变“读写分离式阅读”为“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动式阅读”。通过研究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通阅读与写作的相通之处,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成绩。
9、确立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提高的“四法则”
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法则。
②化整为零法则。阅读名著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许多学生无法应对这一漫长过程。老师可引导学生制订简单易行的读书计划。如每日根据能力大小读10到20页,把计划数与实际阅读数逐日填好。一个月下来,几百页的名著在不知不觉中读完了。
③读书交流法则。将名著的博大精深与含英咀华,在读书与交流中,使阅读成为一种必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交流的对象越多,互动越多,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就越强烈。
④有效积累法则。初中生阅读名著可以“不求甚解”,但是,再粗略的阅读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积累。让学生用“描写优美的段落,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对名著有所感悟”去充实学生的写作,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五、课型探索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型。
①研读课。师生在课堂上一起研读,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教师在所任课年级举行“名著阅读研读会”,结果表明,不同的课型,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充分展现,让学生学习 的成果得以及时展示、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情绪高涨,同时也提高了读书热情。
②读书交流课。这是为学生提供的名著阅读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是整个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写出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汇报、、名著阅读的手抄报、读后感或文学评论等等,然后在班级交流。也利用编写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赛等形式,展示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名著阅读情况。
此外还有:a、推荐读物课?b、阅读方法指导课?c、自由阅读课?d、阅读汇报课?e、阅读欣赏课等。
六、阅读好处
(一)学生的阅读量增加,阅读兴趣被激活,养成了阅读习惯;写作水平大幅提高,学生不仅对文学领域的阅读有兴趣,而且对哲学、科学、生态环境、艺术领域的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汇报、名著阅读交流课、名著阅读的手抄报、读后感或文学评论、编写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阶段性地感受到名著阅读的成功,开阔眼界,拓展思想,极大地提高了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角色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和学生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迫使教师从专业角度出发去研究如何高效阅读名著。
(三)名著阅读教学并不对语文考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有利于语文考试成绩的提高,也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成绩提高准备了阅读能力。
七、存在问题
(一)家长进行名著阅读难以深入。只有极少数家长能配合学校进行亲子阅读、名著阅读,大部分家长因为工作、生活等种种原因,不阅读或是少阅读。
(二)如何处理好名著阅读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 对策:1、减少机械抄写与记忆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2、提供阅读时间:允许学生午看书;提倡学生完成课内作业后主动阅读;布置学生假期多阅读名著。
(三)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学生间的差异很大,对于读书也是如此,学生们在同一段时间内读书的内容不一,读书的进度不一,读书的量不一,对进行开展读书交流和研究进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名著导读的讲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提升,希望通过学习,教师们的课堂得以进步和完善,让学生对名著由不愿读到愿意读,再到喜欢读和爱上读!
良好的阅读可以强化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养成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阅读名著的习惯,使其掌握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提高作文写作与语文成绩。 提高名著阅读文本选择有效性,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名著阅读习惯,积淀文化底蕴,培养人文素质。
一、阅读书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鲁教版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推荐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我们选定名著必读书目如下:
初一阅读书目:《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红岩》、《创业史》、《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等。
初二阅读书目:《骆驼祥子》、《西游记》、等。
初三阅读书目:《傅雷家书》、《名人传》《红星照耀中国》等。
初四阅读书目:《水浒》、《简·爱》等。
另外,各级部还推荐了其他中外名著作为选读书目,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二、阅读时间
1、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教师引导阅读,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比如:午饭后,晚饭前后,星期天,节假日等空闲时间。
三、实施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引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摘抄精彩语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并做简单点评;
3、概括阅读的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4、分析人物形象,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5、、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6、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
7、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具体做法
1、优化资源配置 人人有书、人人读书、名著阅读进课堂、到图书室读书,让班级飘满书香 ,落实名著书籍,建立班级图书柜,让图书室的书流动到班级。首先,在每个班级设立读书专柜。其次,学生自主带书或从学校图书借阅部分名著,充实班级图书柜。这不仅方便了学生借阅名著,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2、介绍读书方法:浏览,略读,精读的“三步”读书法。即:第一步,初步浏览法,快速阅读名著。第二步,略读理解法。第三步,精读运用法。
3、让经典动起来,用计划给学生安上翅膀,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实施名著阅读教学计划。与此同时,学校学期读书活动在初一、初二、初三同时展开。学生制订自己名著阅读计划。围绕“四个一工程”进行名著阅读活动:喜爱一本名著、走近一位作家、辑录一本读书随笔、推荐一篇好文。 学生从课题组推荐书目中自主选择阅读书目,以中考要求的必读名著为主,每学期阅读2本名著,提交2份读书笔记,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读书交流会。
阅读并不难,难在长期坚持下去。只要学生能够去看,在没有太大的作业压力之下,学生必定能够大量阅读,此时,我们发现一种情况就是“看完就忘”,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读书笔记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 A、摘抄式? B、提纲式? C、感想式 ??D、评议式 学习没有捷径,只能这样慢慢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自然就会上一个台阶。这就是“厚积薄发”。
4、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运用了“查、批、导、激”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活动开展中,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老师要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阅读书目予以推荐,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培养或激发,对学生笔记或者习作进行面批面改,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迅速提升。 查:查学生笔记是否完成,是否按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每周一查,每月详查。 批:将学生的习作批改,指出改进方向。 导:引导把握阅读方向,理解深度与广度。 激:不断地激励学生,激发热情。
5、我们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汇报、名著阅读交流课、名著阅读的手抄报、读后感或文学评论、编写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阶段性地感受到名著阅读的成功,开阔眼界,拓展思想。
6、结合我校“书香校园”活动展开与推进,我们把名著课题与 “书香校园”工作中结合、落实,让家庭读书,让父母读书,让社会读书,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
7、倡导家庭读书,提供家长、学生阅读书目。为了克服学生在名著阅读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拟定学生阅读书目、与家长阅读书目,认真制订诵读计划,切实执行。
8、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变“读写分离式阅读”为“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动式阅读”。通过研究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通阅读与写作的相通之处,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成绩。
9、确立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提高的“四法则”
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法则。
②化整为零法则。阅读名著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许多学生无法应对这一漫长过程。老师可引导学生制订简单易行的读书计划。如每日根据能力大小读10到20页,把计划数与实际阅读数逐日填好。一个月下来,几百页的名著在不知不觉中读完了。
③读书交流法则。将名著的博大精深与含英咀华,在读书与交流中,使阅读成为一种必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交流的对象越多,互动越多,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就越强烈。
④有效积累法则。初中生阅读名著可以“不求甚解”,但是,再粗略的阅读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积累。让学生用“描写优美的段落,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对名著有所感悟”去充实学生的写作,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五、课型探索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型。
①研读课。师生在课堂上一起研读,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教师在所任课年级举行“名著阅读研读会”,结果表明,不同的课型,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充分展现,让学生学习 的成果得以及时展示、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情绪高涨,同时也提高了读书热情。
②读书交流课。这是为学生提供的名著阅读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是整个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写出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汇报、、名著阅读的手抄报、读后感或文学评论等等,然后在班级交流。也利用编写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赛等形式,展示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名著阅读情况。
此外还有:a、推荐读物课?b、阅读方法指导课?c、自由阅读课?d、阅读汇报课?e、阅读欣赏课等。
六、阅读好处
(一)学生的阅读量增加,阅读兴趣被激活,养成了阅读习惯;写作水平大幅提高,学生不仅对文学领域的阅读有兴趣,而且对哲学、科学、生态环境、艺术领域的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汇报、名著阅读交流课、名著阅读的手抄报、读后感或文学评论、编写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阶段性地感受到名著阅读的成功,开阔眼界,拓展思想,极大地提高了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角色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和学生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迫使教师从专业角度出发去研究如何高效阅读名著。
(三)名著阅读教学并不对语文考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有利于语文考试成绩的提高,也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成绩提高准备了阅读能力。
七、存在问题
(一)家长进行名著阅读难以深入。只有极少数家长能配合学校进行亲子阅读、名著阅读,大部分家长因为工作、生活等种种原因,不阅读或是少阅读。
(二)如何处理好名著阅读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 对策:1、减少机械抄写与记忆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2、提供阅读时间:允许学生午看书;提倡学生完成课内作业后主动阅读;布置学生假期多阅读名著。
(三)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学生间的差异很大,对于读书也是如此,学生们在同一段时间内读书的内容不一,读书的进度不一,读书的量不一,对进行开展读书交流和研究进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名著导读的讲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提升,希望通过学习,教师们的课堂得以进步和完善,让学生对名著由不愿读到愿意读,再到喜欢读和爱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