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赵 跃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时期给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两个作用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师生双方互动,积极投入才能使教学获得成功。结合课标精神和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看法。
  一、融洽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不是孤立的讲授者,学生不是孤立的听讲者。教师的眼神,举手投足,富有情感的话语,无不影响着学生;学生的会意的微笑,凝神听讲的目光,合作交流的热烈,无不激励着教师。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如果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讲授者,学生是傻傻的听众,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怎能涌动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怎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讲授者的激情也会消失殆尽。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愿望。师生之间的感情应是高尚的,它不能有功利的性质。学生无论是高官的孩子,还是贫者的子弟,无论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都应视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都应倾注全部心血浇灌。教师的师爱之情要发自内心,溢于言表,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二、恰当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目前,有些教师盲目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似乎沾上了“讲授”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他们崇尚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不是过程和方法的实质。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1.备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整个教材的体系和内容主次,了解所要讲授课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再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2.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知识背景、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3.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所掌握数学知识实际,不能生拉硬套牵强附会。4.设计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要有梯度,有层次,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达到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要起到不同层次学生消化知识的作用。可以在不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
  三、正确把握教师直接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关系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推出,值得一线教师很好地学习和应用。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成功之处,但它不一定适合每一节课。要避免一哄而上,一刀切地推广某种教学方法的做法。一节成功的课,应该是多种教法的结合。如果在肯定一个教法的同时而又否定另一个教法,那不叫改革,只会贻误我们的教育。教学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不可赶时髦,不可迎合。要用心钻研,恰当选择适合所学课程的教法。需直接讲授的课就大胆直接讲授。大部分基本概念课只有教师提纲挈领地讲解,学生才能明白知识的出处,才能清楚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知识的印记。凭学生的知识经验、知识背景这样的课要是让学生去探究,肯定收效甚微。相反,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程,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样的放手不是放任自流,课前教师要设计好探究程序,设计好富有成效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练习题,设计要兼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要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要让他们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要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学有所得。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观察猜想、探索实践,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师生共同参与,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师生的和谐,师生共同经受挫折,共同享受成功,师生的感情会与日俱增。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四、原有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正确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使常规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变得活起来了,学生始终保持着兴奋、愉悦、渴求参与的心理需求。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具体生动了,有时可以有效地、立体地呈现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中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的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它与传统教学技术的形态原始、承载信息量简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着与传统教学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现代教学手段的冲击,呼唤着教师不但要更新教学观念,还要更新教学手段。数学教师要尽快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它的应用,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教师。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当然也要注意,很多数学授课内容还是适合传统的教学技术,教师也不能为了跟形式,硬去制作一些没用的课件、视频,这样耗费了教师的精力,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的数学教师上习题课,硬把练习题、例题制作为课件,解题过程也显示在屏幕上,整个黑板被屏幕占去三分之二,两三名学生挤在一起上台去板演,地方小,学生的字写得小,下面同学根本看不清同学板演的什么。这样的课堂看起来轰轰烈烈,教学效果是什么?教师心知肚明,因为他为了哗众取宠;学生心里清楚,因为他整个一节课在驾云。
  总之,数学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功底,还要有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之心。这样教师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用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工作,以踏实肯干的务实作风对待教学,才能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