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

【作者】 于珊红

【机构】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通常认为,心理素质培养包括对学生动机、兴趣、能力、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该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即寓心理素质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物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是揭示自然规律的课程,但其方法论和思维训练的功能,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有重要作用的。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下面就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当前学生中心理压力过重,焦虑、依懒、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必须针对这些情况开展心理指导。如个别谈心、帮助学生建立“帮教对子”等。特别是对一些物理成绩差,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挖苦、不歧视,帮助他们提高,克服“天生笨”、“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等思想,使他们懂得“人无完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而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学困生切忌“冷酷无情”、“消极刺激”,力求达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之效。用自己的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逐步唤起他们勤奋学习物理、追求进步的信心。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理想是学习的动力。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利用课后阅读教材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所学内容的发展简史。物理发展史往往伴随着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无疑会引起同学们探索和联想的心理效应。同时结合介绍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的伟大成就,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而发奋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物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明确学好物理是今后生活、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并且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好物理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充分挖掘物理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人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感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图形的动态美,物理结构的对称美,数理变换的图像美,应用物理的生活美等,给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学习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中,我们用一些科学家克服困难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用他们身上具有的高贵品质、坚强的意志来教育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坚强学习意志的目的。如物理学家牛顿把自己的一生精力献给人类的科学事业,为人类创造具大财富。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凭着自己超人的意志,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几十年如一日,在枯燥的计算、论证中寻找欢乐、探索真理。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凭靠自己的毅力,在贫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勇于探索、最终登上科学的高峰。
  五、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本身是生动的、有趣的,它来源于实践,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在讲述圆周运动时,制作了“水流星”,装满了水的小桶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水并没有洒出来。实验结果与学生猜想的不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带着问题听课,主动寻找答案,效果很好。我还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物理小试验,例如,文具盒中的物理实验,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我们身边的实验,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演示,有些甚至作为教具使用。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展示出来,学生既兴奋,又骄傲!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又点燃了对物理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这一点也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领。
  六、讲解现代高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超导材料应用、纳米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研究科学的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七、在教学方法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可以逐步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有的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很强,针对这样的学生,采取鼓励、激发的办法,有些简单的知识,让他们自学,独立解决,帮助他们成立兴趣小组,让他们自发地开展研究,探讨一些课外知识,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及时予以帮助,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消除自卑感及消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形成师生互动。有时安排学生自己讲解题目,鼓励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讲解,分析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看法,通过讲题,讲知识,相互交流的过程,使同学们变得大胆了,自信了。
  八、物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优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的交往是人与人的交流,它贯穿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他们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关系。教师在学生面前应尽量淡化自身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的痕迹,取而代之的应是长辈般的严肃和慈祥,朋友般的亲密和关爱。当一些学生学习中不能领会教师所讲知识,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上来、测验得不到满意成绩时,教师不要一味责备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要帮他们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的方法。同时在教学管理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求实的态度,从作业开始,尽量作到面批,要求图要画准确、清晰,字要端正,卷面干净、规范,遇到问题不放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成熟稳定的情绪。
  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即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杜甫说得好,春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