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梅桂林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北城学校

【摘要】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自然应担当起学生将来发展所必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数学核心核心素养。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还要加强创新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加强
【正文】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起点阶段,是为将来发展奠基蓄力阶段,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促进他们后续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知道,所谓核心素养其实就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作用,还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应重视,更要创新方法,通过达成学科素养的培养来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数学教学,谈谈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兴趣是学生持续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是促使学生克服困难的情感内驱。因此,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必须加强学生兴趣培养,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学数学奠定兴趣支撑。因此,在倡导全面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今天,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更有意义。实践表明,当他们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他们就会爱上数学,乐于从学习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这样就有了情感保障。我们知道,核心素养包括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而兴趣在非认知性素养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加以培养,使之能主动产生“我要学”意识,有自觉发挥主体作用的强烈需求。
  二、注重质疑引导,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仅如此,疑还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我们新时期竞争加剧背景下每个公民必备的能力基础。因此,加强质疑问难品质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也是当前小学生最缺乏的素质,针对这个难点,我们可以此为径,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我们要注重问题导向,注重民主氛围营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以及所学习的知识产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心理学家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发现,在小学生敢于提出“为什么”的过程中,其实是小学生创新意识萌芽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而不是去打击学生。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或事物的见解,充分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提出新的想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而且,在此过程中会发现,勇于提出“为什么”的小学生创新意识在不断增强。这就为我们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进行了落实。
  三、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成份,这两种能力都需要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开展操作实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探索性数学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形成数学观点、数学思考,形成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创新实践能力。
  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知道,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不仅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解决过程中,有利于培养我们数学意识和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就以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思想来说,就可有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渡。作为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数与形,就是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在数形结合过程中就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比如,在“认识千克与克”时,我们让学生掂一掂、称一称1千克重量;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们让学生画线段的做法,这些都是将数学的抽象性化为形象直观性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让学生形成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学生从中习得的就是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联系联系起来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强落实,着力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知道,这项工作持久化,长期性,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光要我们重视,有创新策略,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实际,结合时代要求,让数学真正发挥数学学科优势,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合格公民。而奠基的数学就必然承担起其学科责任。为此,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切实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琳,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7年。
  [2]刘柿彤,浅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7年。
  [3]葛庆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