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策略探讨
【作者】 王远洪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五合乡吴文森初级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不是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本文用多种方法解题,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开讨论和交流。【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种方法;提高兴趣
【正文】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是否有效,主要来自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率。而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取决于是否对数学学科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会深入钻研,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将谈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和探讨。
一、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告诉我们广大教师: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一语道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当前教育形式下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如何构建平等,宽容,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课堂环境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微笑,是拉近师生之间感情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架起师生感情沟通的桥梁。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心理是非常脆弱的,一丁点委屈就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甚至是辍学等行为。老师的关爱,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一张和蔼和亲的笑脸,几句深入肺腑的良言,如春风拂过面颊,如甘露滋润大地。从此,在孩子的心里,就会种下“尊师重教”的种子,并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四处散播,良好的师生关系悄然生根。我所任教的班级,只要有学生问问题,我从来不责骂学生,哪怕是极其简单的数学问题,我都会耐心解答。因为我深知,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是对教师的信任、肯定。所以,我会耐心的给学生讲解,并根据学生所问问题,结合学生已学知识,努力把学生所学知识串成一条线,从而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建立基本模型。
(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讲解一定要细心,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讲解的细致性,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反复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对于难点问题,要注重观察学生表情,看学生是否领悟。如果不注重这些细节,即便老师讲的唾沫横飞,声嘶力竭,学生该掌握的没掌握,该领悟的没领悟,常常让课堂效果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躬下身来,把学生当朋友,深入到学生中去,在和学生的谈话中,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在谈话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了,会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鼓励性评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评语对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句有鼓励性的评语,可以让学生牢记一生。教师在评改作业或试卷的时候,不能只划勾叉,写上日期。如果在评改完作业或试卷的时候,适当写上一两句鼓励性的文字,如:你真棒;继续努力;细心点哟;加油等激励性语言,当学生拿到作业本的时候,欣喜溢于言表,师生感情进一步拉近。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她)的关爱和殷切期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爱上数学,努力学习数学。我现在所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女生,七年级和八年级上期数学成绩不够理想,数学测试基本不及格。在本期学习《三角形证明》时,我一再强调证明过程逻辑的严密性、书写的规范性、语言的简洁性,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把握不好,要么逻辑混乱,要么书写无序,要么语言啰嗦……但就是这位女生,在一次单元测试时,有一道证明题,从辅助线的作法,到证明过程,都做到思路清晰,书写规范,语言简明扼要。当我看完证明过程时,我不由得赞叹不已,当即忍不住在旁边批注“漂亮!”。后来我在评讲试卷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再次表扬这位女生,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后来,这位女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数学成绩一路上升。学生有如此大的变化,老师付出了多少呢?只是写下了“漂亮”两个字而已!
三、从不同思路着手,多种方法解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数学试题中,有很多题都能够一题多解,我常常教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不同思路理解问题,用不同语言表达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一种解法。当学生能用多种解法解答试题时,学生的成就感空前强烈,自信心不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日趋浓厚,并将持之以恒。当我在教学“等角对等边”的证明时,我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辅助线方法去证明。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尝试用不同方法去证明。很快地,有同学找到了作顶角平分线的辅助线作法,利用A.A.S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边等;有同学找到了作底边上的高的辅助线作法,利用A.A.S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边等。当找到这两种证明方法后,学生告诉我说,作底边上的中线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不能证明边等。我要求学生继续利用底边中线,看能否证明两边相等。学生左看右看,始终找不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待我看时机差不多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已有底边中线的辅助线的基础上,能否从底边中点向两边作垂线,通过A.A.S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过底边中点向两边做得垂线段相等,再利用H.L定理,证明两直角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两边相等。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相信,只要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收获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
一、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告诉我们广大教师: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一语道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当前教育形式下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如何构建平等,宽容,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课堂环境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微笑,是拉近师生之间感情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架起师生感情沟通的桥梁。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心理是非常脆弱的,一丁点委屈就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甚至是辍学等行为。老师的关爱,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一张和蔼和亲的笑脸,几句深入肺腑的良言,如春风拂过面颊,如甘露滋润大地。从此,在孩子的心里,就会种下“尊师重教”的种子,并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四处散播,良好的师生关系悄然生根。我所任教的班级,只要有学生问问题,我从来不责骂学生,哪怕是极其简单的数学问题,我都会耐心解答。因为我深知,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是对教师的信任、肯定。所以,我会耐心的给学生讲解,并根据学生所问问题,结合学生已学知识,努力把学生所学知识串成一条线,从而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建立基本模型。
(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讲解一定要细心,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讲解的细致性,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反复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对于难点问题,要注重观察学生表情,看学生是否领悟。如果不注重这些细节,即便老师讲的唾沫横飞,声嘶力竭,学生该掌握的没掌握,该领悟的没领悟,常常让课堂效果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躬下身来,把学生当朋友,深入到学生中去,在和学生的谈话中,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在谈话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了,会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鼓励性评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评语对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句有鼓励性的评语,可以让学生牢记一生。教师在评改作业或试卷的时候,不能只划勾叉,写上日期。如果在评改完作业或试卷的时候,适当写上一两句鼓励性的文字,如:你真棒;继续努力;细心点哟;加油等激励性语言,当学生拿到作业本的时候,欣喜溢于言表,师生感情进一步拉近。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她)的关爱和殷切期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爱上数学,努力学习数学。我现在所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女生,七年级和八年级上期数学成绩不够理想,数学测试基本不及格。在本期学习《三角形证明》时,我一再强调证明过程逻辑的严密性、书写的规范性、语言的简洁性,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把握不好,要么逻辑混乱,要么书写无序,要么语言啰嗦……但就是这位女生,在一次单元测试时,有一道证明题,从辅助线的作法,到证明过程,都做到思路清晰,书写规范,语言简明扼要。当我看完证明过程时,我不由得赞叹不已,当即忍不住在旁边批注“漂亮!”。后来我在评讲试卷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再次表扬这位女生,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后来,这位女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数学成绩一路上升。学生有如此大的变化,老师付出了多少呢?只是写下了“漂亮”两个字而已!
三、从不同思路着手,多种方法解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数学试题中,有很多题都能够一题多解,我常常教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不同思路理解问题,用不同语言表达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一种解法。当学生能用多种解法解答试题时,学生的成就感空前强烈,自信心不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日趋浓厚,并将持之以恒。当我在教学“等角对等边”的证明时,我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辅助线方法去证明。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尝试用不同方法去证明。很快地,有同学找到了作顶角平分线的辅助线作法,利用A.A.S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边等;有同学找到了作底边上的高的辅助线作法,利用A.A.S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边等。当找到这两种证明方法后,学生告诉我说,作底边上的中线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不能证明边等。我要求学生继续利用底边中线,看能否证明两边相等。学生左看右看,始终找不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待我看时机差不多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已有底边中线的辅助线的基础上,能否从底边中点向两边作垂线,通过A.A.S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过底边中点向两边做得垂线段相等,再利用H.L定理,证明两直角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两边相等。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相信,只要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收获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