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育中 学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作者】 王景云

【机构】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重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着重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对美术不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培养;兴趣;创造能力
【正文】我国中职学校美术教育对欧美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对美术教学加大了重视力度,现在我国的中职学校美术教育“是一种普及性、平民性的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注意力、意志力等和艺术文化润泽、陶冶与开发行为。简言之,中职学校的教育观念是:艺术文化素养涵育的润泽教育。”新美术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正值有人文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表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和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的特殊项献性。”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应该是一种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人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人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人文教育,是一种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价”和“综合?探索”)为一体,美术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综合探素活动。所以我校响应国家教育方针不再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美术学习,减少了对学生审美个性发展的约束,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力、创造力、美术知识与持能的陶冶和开发为目的,以不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美的法则和规律云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一句话,培养不生的兴趣点。
  中职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不宪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美术教育自身来说,美术本质是具有视赏化的素质,是将物质的原来形戊,经过意识的技术加工创造为艺术形态。从素质教育要求来说,美术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不生的美术创造力。美术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诱导不生导求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色彩看待世界,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美核计教育要求学生在观察的物象时,不拘泥于原物象固有的色与形,要将自身对其感受渗透到所观察的物象上云,以审美的眼光多角度观察和分析物象的特点、组合关系、形状、色彩及相互差异,从布看到各事物间的联系为创作珙象服务。再通过多方体验、分析、比较、判断和概括的交互作用,了解各美术门类及中外文化艺术的关系,理解和运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节秦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平进行绘画。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审美品味。中学美术教学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尊重学生绘画所具有的如下特点:
  (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
  (2)不受对明约束,对比强烈的主观性。
  (3)随意性比较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
  我校一直以来应用最新的美术教学模式和信息,在平时训练中注意与不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需要强度,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特质和精神需要,通过“为自己喜爱的书籍、纪念册等设计封面”、“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二、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在从多的智力因素中,创造力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智能,是一种能动思维。正是因为有了创造力,社会才会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里,我们更应注重对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就象种子一样,在一定的环境下经过精心的培养。创造力就象种子一样,在一定环境下经过精心的培养,它会发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以往那种只限于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的美术教育,教师只为“教画”而“教”,学生只为“学画”而“学”,只是一味地模仿和重复练习,培养出的学生者是千人一面万物一形,依葫芦画瓢地把客观物象予以“复制”忽略了对不生在技能训练中能力的培养。现代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熟练的画匠,而是培养充满创作活力的具有个性的人。在中学充满创作活力的具有个性的人。在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和手段,搞好课堂教学是启迪不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创造力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和手质,搞好课堂教学是启迪学生思维、发现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有别于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我校的美术课主要分为三大类:
  (1)欣赏课;(2)绘画课;(3)手工制作课。
  如休来上好课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如果不生没有兴趣,被动地不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自己找些资料,教学中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通过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培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见多才会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习惯,形成对和种艺术作品中美的强烈感受力、洞察力和鉴赏力,从而为不宪政从事美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美学教育,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通过美术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学生从一朵花里体悟大自然的美丽;从爱一虫一鸟到关爱整个大自然;从关心亲人和朋友到关心他人、集体、国家。使学生自觉地、负责地、充满爱心地参与生活环境的美化,激发自身发展的活力“以美储善”的目的,这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霖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沽,情感和信念端正。”
  四、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全身心都受到美的感染
  在现代化教育媒体用于教学的今天,传统的“教师一黑板一课本”的教育模式也需要更新。现代教育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我校的硬件设施早已经达到这样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应用,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感受力,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达到美中育人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五、通过目标管理和形成学生良好态度促进积极性调动
  目标是指人的行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依据,对组织系统进行管理的一种现代管理的形式。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价值选择心理和成功概率的心理,能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期望心。理解新课程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确立学习目标,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探究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良好态度的培养与形成。态度具有内隐性、特指性、比较稳定性、复合性等特点;具有影响效率与成绩,影响人的挫折耐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影响人的社会性认识,自我激励等功能。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良好态度的形成,以促进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适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绘画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这样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又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还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乐趣中步人乐画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