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作者】 舒 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顾县中学
【摘要】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作用巨大,是我们提高其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我们科学设计,合理运用,使之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关键词】高中历史;多媒体技术;教学有效性;提高;运用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成为最近几年教育教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而这两种教学,前者是手段,是后者取得有效性的辅助工具。如何将其整合,让前者为后者高效服务,便是我们历史教师应着力探究的课题了。在此,就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粗略地探讨一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有哪些优势呢?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而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我们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便列在首位。在历史课导入部分,多媒体技术在创设历史情境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创设历史情境意在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一课,学生一进入多媒体环境下,听到的是《七子之歌》,看到的是高高飞扬的国旗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马上就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知道了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这实际是把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调动已有经验,激活学习过程,并使学生集中注意去获取所要求的行为结果,为后来的课堂探究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就是指在历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种效果,单纯的讲解是不难以实现的,而运用多媒体辅助,特别是用其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视频或者是图片或者声音的引导,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形象化。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学生也可以透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更能突出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不仅内容涉及面多,而且抽象,如果我们采取传统的讲解法、谈话法等进行教学,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因板书时间占用过多而少了很多内容拓展,并且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还更少,有些知识难以用语言讲清,因而教学很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效率不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快速更换,不仅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还可以随画面变化产生相应的声音,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视觉感官,做到视听并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优化资料积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功能和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补充许多课外历史知识,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历史人物,增强历史事件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印象,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可以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并可不断补充、增改,随时可用。计算机按一定的要求编排的教案、课件、试题条理清晰,可节省很多整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完善教学和教研,提高教学和教研水平。多媒体技术可以容纳大容量的题型,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训练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五、运用多媒体引发情感共鸣,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道德情操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多媒体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就能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熏陶,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讲到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抗日战争的爆发》一课中“南京大屠杀”内容时,可以展示给学生日军屠杀中国平民的历史图片:《日军在南京以中国青年作拼刺刀用的靶子》、《日军在南京杀人后拭去屠刀上的血迹》、《砍头》、《杀人取乐》、《杀人比赛》、《军犬嘶咬》、《活埋》等图片,这些血淋淋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加强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然后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大屠杀镜头,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认识到日军的凶残野蛮和法西斯的丑恶面目,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了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产生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用巨大,是其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这几年实践中,对其功能进行了深入挖掘,在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其也有两面性,不利因素需要我们认真克服。
参考文献:
[1]马荣华,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
[2]刘海燕,巧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而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我们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便列在首位。在历史课导入部分,多媒体技术在创设历史情境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创设历史情境意在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一课,学生一进入多媒体环境下,听到的是《七子之歌》,看到的是高高飞扬的国旗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马上就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知道了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这实际是把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调动已有经验,激活学习过程,并使学生集中注意去获取所要求的行为结果,为后来的课堂探究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就是指在历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种效果,单纯的讲解是不难以实现的,而运用多媒体辅助,特别是用其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视频或者是图片或者声音的引导,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形象化。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学生也可以透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更能突出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不仅内容涉及面多,而且抽象,如果我们采取传统的讲解法、谈话法等进行教学,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因板书时间占用过多而少了很多内容拓展,并且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还更少,有些知识难以用语言讲清,因而教学很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效率不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快速更换,不仅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还可以随画面变化产生相应的声音,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视觉感官,做到视听并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优化资料积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功能和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补充许多课外历史知识,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历史人物,增强历史事件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印象,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可以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并可不断补充、增改,随时可用。计算机按一定的要求编排的教案、课件、试题条理清晰,可节省很多整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完善教学和教研,提高教学和教研水平。多媒体技术可以容纳大容量的题型,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训练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五、运用多媒体引发情感共鸣,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道德情操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多媒体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就能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熏陶,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讲到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抗日战争的爆发》一课中“南京大屠杀”内容时,可以展示给学生日军屠杀中国平民的历史图片:《日军在南京以中国青年作拼刺刀用的靶子》、《日军在南京杀人后拭去屠刀上的血迹》、《砍头》、《杀人取乐》、《杀人比赛》、《军犬嘶咬》、《活埋》等图片,这些血淋淋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加强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然后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大屠杀镜头,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认识到日军的凶残野蛮和法西斯的丑恶面目,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了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产生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用巨大,是其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这几年实践中,对其功能进行了深入挖掘,在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其也有两面性,不利因素需要我们认真克服。
参考文献:
[1]马荣华,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
[2]刘海燕,巧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