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席 云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保华小学校
【摘要】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化抽象为直观,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我们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辅助工具。【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作用;运用
【正文】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班班通”工程为主的多媒体设备走进了课堂。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能教死书,死教书,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认真钻研,选择最恰当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多媒体的出现,则大大地助了我们一臂之力。由于初中生思维处于成长期,对教材中的某些情景难以凭空形成意象,如果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加强课堂的人文信息与人文关怀的色彩,则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多方面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开课趣味氛围
开课,又名导入,是一堂课的序幕。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就可以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营造出开课趣味氛围,取得“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比如《口技》,课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记叙了一位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的表演过程,表现了艺人高超的口技艺术。而七年级的学生感知能力比较弱,空洞的描述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要让学生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口技之趣,只有让他们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口技带来的视听享受。教学伊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有趣的口技图。让学生聆听口技声音,欣赏口技画面,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口技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以及背诵课文的欲望。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成功阅读,我们都想一上课就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多媒体课件尚未进入语文教学之前,我们曾为如何精心导入费了不少的精力,虽有一定的效果,可总是事倍功半。教育学告诉我们,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教材背景,激发学生深层情感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而情感教育是不能靠告诉、讲解起效的,也不能靠强制和严禁,它只能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去体验,去实现。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语文学科更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几十年、几百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仅凭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以《蜡烛》一课为例,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二战时纳粹德国军队侵略南斯拉夫烧杀抢掠的内容,同时配以充满感情的声音,进行解说。这样一来,每位同学都被激起悲愤之情,体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南斯拉夫人民如果不和苏联红军联合起来,就会陷入国破家亡的境地。此时,再展示出南斯拉夫人民和苏联红军友谊的纽带——蜡烛,每一个学生感情激动,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这样,不但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实现了教师、学生和作者在情感上的相通相融,也为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升华做了极好的铺垫。
三、巧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快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重心环节的处理可谓千变万化,现代教学媒体以其直观、直截的优点,往往能立竿见影地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比如《散步》一课结尾讲到“我们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其中“慢慢地稳稳地”意韵丰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教师适时地播放了我和妻子走路的慢动作,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人到中年的使命和责任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其直观性对于课堂的重点掌握、难点突破,就容易多了,减少了教师课堂上写、画、说的功夫,节约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较多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就有效解决了内容繁多课时不足的矛盾。
自从多媒体进教室后,我们经过这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提高。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让多媒体恰当地深入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就一定能获得最佳的“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取得最佳的“学”的效果。在这几年的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也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能制作开发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在网络中遨游。这些都是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实现了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锋,浅析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2年。
[2]于海英,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年。
[3]刘爱平,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祖国,2014年。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开课趣味氛围
开课,又名导入,是一堂课的序幕。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就可以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营造出开课趣味氛围,取得“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比如《口技》,课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记叙了一位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的表演过程,表现了艺人高超的口技艺术。而七年级的学生感知能力比较弱,空洞的描述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要让学生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口技之趣,只有让他们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口技带来的视听享受。教学伊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有趣的口技图。让学生聆听口技声音,欣赏口技画面,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口技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以及背诵课文的欲望。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成功阅读,我们都想一上课就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多媒体课件尚未进入语文教学之前,我们曾为如何精心导入费了不少的精力,虽有一定的效果,可总是事倍功半。教育学告诉我们,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教材背景,激发学生深层情感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而情感教育是不能靠告诉、讲解起效的,也不能靠强制和严禁,它只能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去体验,去实现。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语文学科更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几十年、几百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仅凭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以《蜡烛》一课为例,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二战时纳粹德国军队侵略南斯拉夫烧杀抢掠的内容,同时配以充满感情的声音,进行解说。这样一来,每位同学都被激起悲愤之情,体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南斯拉夫人民如果不和苏联红军联合起来,就会陷入国破家亡的境地。此时,再展示出南斯拉夫人民和苏联红军友谊的纽带——蜡烛,每一个学生感情激动,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这样,不但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实现了教师、学生和作者在情感上的相通相融,也为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升华做了极好的铺垫。
三、巧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快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重心环节的处理可谓千变万化,现代教学媒体以其直观、直截的优点,往往能立竿见影地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比如《散步》一课结尾讲到“我们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其中“慢慢地稳稳地”意韵丰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教师适时地播放了我和妻子走路的慢动作,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人到中年的使命和责任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其直观性对于课堂的重点掌握、难点突破,就容易多了,减少了教师课堂上写、画、说的功夫,节约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较多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就有效解决了内容繁多课时不足的矛盾。
自从多媒体进教室后,我们经过这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提高。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让多媒体恰当地深入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就一定能获得最佳的“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取得最佳的“学”的效果。在这几年的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也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能制作开发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在网络中遨游。这些都是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实现了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锋,浅析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2年。
[2]于海英,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年。
[3]刘爱平,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祖国,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