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线
【作者】 魏 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小学校
【摘要】阅读教学是以读为策略的教学平台,我们老师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兴趣、有目标、有导向的读,在读中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
【正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应把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以读为径,让学生走进语文知识殿堂。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阅读教学中读的实践策略。
一、初读——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二、细读——教给阅读方法
(一)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老师要把预习纳入课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①阅读要思考。思考内容、作者、形式,都在阅读中必不可少。思考能深化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理解。②阅读要写。写读后感、心得体会、改写、扩写、缩写等。学生一般是只读不写,怕写,懒于动笔。我们先给学生讲清读后写的好处,强制其读并写,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教师肯定鼓励,善加引导。培养学生把阅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习惯。③阅读要注意勾画。要勤动笔,该圈的圈,该点的点,该画的画,长期积累,必有收益。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法,使其明确圈点批注有益于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学生“四到”培养,即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特别是在精读时要做到,阅读才会更有味道。
三、精读——教学求异,理解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在课文的精华部分,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来,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导入,使学生的知识才达到进一步的升华。例如,在上《将相和》负荆请罪时,我首先以矛盾为切入点,我结合”负荆请罪”,出示上卿职位的解释,让学生充分感受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什么感受?指导学生精读他不服气的句子,再出示廉颇功绩的资料和蔺相如的话,让学生读出人物的品质——居功自傲,知错就改。上完《将相和》后,我提问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和-不和-和”的故事,这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这样的主观感受自然不可能是相同的。因为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心怀坦荡,知错就改。所以绝大部分同学不是喜欢蔺相如就是喜欢廉颇。而有几个同学却提出喜欢赵王,因为赵王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当初蔺相如是个无名之辈。赵王却让他担当大任,他屡次立功被破格晋升,没过多久官位就比廉颇高。今后我们在社会上去工作,如果能遇到像赵王这样的领导就好啦!最后一种答案不正是新课程要的创新思维吗?
四、广读——教师要激趣,拓展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来读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能增加了科学知识。只有这样,相信你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乃至他的一生中会酿出更香更甜的蜜。
总之,读,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我们老师就是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兴趣、有目的、有导向的读,在读中获得语文知识,在读中获得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树优,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为主线的问题[J].新教育, 2008年。
[2]杨姗姗,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策略[J].科学导报,2015年。
一、初读——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二、细读——教给阅读方法
(一)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老师要把预习纳入课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①阅读要思考。思考内容、作者、形式,都在阅读中必不可少。思考能深化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理解。②阅读要写。写读后感、心得体会、改写、扩写、缩写等。学生一般是只读不写,怕写,懒于动笔。我们先给学生讲清读后写的好处,强制其读并写,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教师肯定鼓励,善加引导。培养学生把阅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习惯。③阅读要注意勾画。要勤动笔,该圈的圈,该点的点,该画的画,长期积累,必有收益。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法,使其明确圈点批注有益于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学生“四到”培养,即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特别是在精读时要做到,阅读才会更有味道。
三、精读——教学求异,理解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在课文的精华部分,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来,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导入,使学生的知识才达到进一步的升华。例如,在上《将相和》负荆请罪时,我首先以矛盾为切入点,我结合”负荆请罪”,出示上卿职位的解释,让学生充分感受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什么感受?指导学生精读他不服气的句子,再出示廉颇功绩的资料和蔺相如的话,让学生读出人物的品质——居功自傲,知错就改。上完《将相和》后,我提问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和-不和-和”的故事,这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这样的主观感受自然不可能是相同的。因为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心怀坦荡,知错就改。所以绝大部分同学不是喜欢蔺相如就是喜欢廉颇。而有几个同学却提出喜欢赵王,因为赵王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当初蔺相如是个无名之辈。赵王却让他担当大任,他屡次立功被破格晋升,没过多久官位就比廉颇高。今后我们在社会上去工作,如果能遇到像赵王这样的领导就好啦!最后一种答案不正是新课程要的创新思维吗?
四、广读——教师要激趣,拓展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来读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能增加了科学知识。只有这样,相信你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乃至他的一生中会酿出更香更甜的蜜。
总之,读,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我们老师就是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兴趣、有目的、有导向的读,在读中获得语文知识,在读中获得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树优,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为主线的问题[J].新教育, 2008年。
[2]杨姗姗,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策略[J].科学导报,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