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作者】 李九玲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伍明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好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基础,是形成良好人格的关键。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环境;心理;智力;培养;方法
【正文】好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基础,是形成良好人格的关键。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孩子的效率,保证学习任务顺利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培养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那么如何帮助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老师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创设环境
环境的教育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学习的途径应是具体直观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形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游戏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也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注意因人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时候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很腼腆,不敢与别的小朋友说话,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发现他的优点,先进性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鼓励他主动去和别人一起学习和做游戏。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在家里说一不二,在幼儿园里很霸道,有什么好玩的都要抢到手里,不懂得礼让和爱护其他小朋友。对这样的小朋友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他意识到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而不是独吞。试着让他把玩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并让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让他体会到和大家分享的乐趣。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总结每个小朋友的心理特点以及他的长处和短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三、注意言传身教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在与孩子、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幼儿的习惯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老师的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总之,幼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孩子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四、注意循序渐进
影响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中班,要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按指令完成操作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如把材料、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把学具放在指定位置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大班,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理解图片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习惯等。
五、注意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学习知识形成行为习惯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还重视家长工作、让家长明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与学校老师要经常交流,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教育碰到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教师也可以运用家园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这样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一、注意创设环境
环境的教育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学习的途径应是具体直观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形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游戏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也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注意因人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时候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很腼腆,不敢与别的小朋友说话,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发现他的优点,先进性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鼓励他主动去和别人一起学习和做游戏。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在家里说一不二,在幼儿园里很霸道,有什么好玩的都要抢到手里,不懂得礼让和爱护其他小朋友。对这样的小朋友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他意识到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而不是独吞。试着让他把玩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并让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让他体会到和大家分享的乐趣。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总结每个小朋友的心理特点以及他的长处和短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三、注意言传身教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在与孩子、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幼儿的习惯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老师的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总之,幼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孩子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四、注意循序渐进
影响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中班,要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按指令完成操作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如把材料、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把学具放在指定位置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大班,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理解图片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习惯等。
五、注意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学习知识形成行为习惯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还重视家长工作、让家长明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与学校老师要经常交流,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教育碰到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教师也可以运用家园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这样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