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邓园春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
【摘要】要改变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文言文教学的状态,我们就必须进行改革,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启文言文教学新模式,才能帮助学生发展文言文素养。【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高
【正文】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一直又是一个令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其原因就是高耗效,学生不感兴趣,教师感到难教。虽然经过多次课改的探究,但还是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如今,新课改如火如荼,语文课程中的很多文体的教材的教学都得到了改观,但就是文言文这种体材的文章教学改革却门庭冷落。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文言文文体本身有关,也与我们教师教学理念、学生知识基础有关。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体会与感想。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理解有难度、朗读有障碍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乐知之”的需求,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天天吃燕窝鱼翅还是会有腻的一天,更不要说在教学上根本就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必须要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导语的设计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诗歌式,也可以是悬念式等,还可以借助现代教育的各种技术,与教师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平易亲切的教态相结合,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像磁石一般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情感朗读,培养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读懂的,也是能读懂的,苏东坡就告诫我们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经史子自知。”“旧书”都可以不厌其烦的读,那新学习的文章,就更应该读,学生通过读,可以熟悉文本,增强文言语感。但是怎样的读法效果才是最好的呢?南宋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规》曾说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这说明要理解,就必须反复读,在反复中读中,把文章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而这过程是漫长的,也可能乏味的,但如果我们加以有效引导,让他们有感情朗读,效果就就提升了。多年实践证明,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听读中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朗读技巧的示范教学。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划分节奏,学会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培养他们的审美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自然就会收获语感,理解课文。
三、译解课文,明确内容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区别,给人的感受,其语言意义与现代文有些不同,这给学生理解带来了障碍,化解障碍就成为我们弄懂课文内容的第一步,这也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步。初中阶段,翻译文章一般以直译为主。但什么是直译,怎样直译,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我们在示范中教给他们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让他们能够独立的阅读简单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汇去逐个替代文言词语;第二步是看初步翻译出来的句子语序是否恰当,不恰当的可以调整句子的语序,使之变合理;第三步是看调整后的句子是否通不通顺的可以增添或删减一些词语,使之变通顺;到这一步,文言文翻译就算基本完成了,但要注意某些虚词是没有实义的,用不着翻译的。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绝不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翻译,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积累文言词汇的重要,学生可以从翻译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翻译文言文,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语文素养中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反复接触语文材料中发展起来的。语文新课标就此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文言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肯定也不能例外,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对拓展延伸题目的设置,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准”、“新“、“行”这三点。“准”就是设计的题目要准确,能切合文章内容,不能偏离于主题之外,否则就有穿凿附会之嫌;“新”就是设计的题目要新颖,具有创新性,与当前的生活实际或社会重大事件相结合;“行”就是设计的题目有可行性,必须符合教学实际,不能是空中楼阁,可远观却不能施行。
当然,要提高教学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更多方法来担当,而且要做到灵活使用,必要时还应配合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使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能发展文言文素养,提高语文理解、语感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芬,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13年。
[2]徐傲霜,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未来英才,2017年。
[3]刘永,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17年。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理解有难度、朗读有障碍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乐知之”的需求,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天天吃燕窝鱼翅还是会有腻的一天,更不要说在教学上根本就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必须要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导语的设计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诗歌式,也可以是悬念式等,还可以借助现代教育的各种技术,与教师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平易亲切的教态相结合,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像磁石一般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情感朗读,培养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读懂的,也是能读懂的,苏东坡就告诫我们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经史子自知。”“旧书”都可以不厌其烦的读,那新学习的文章,就更应该读,学生通过读,可以熟悉文本,增强文言语感。但是怎样的读法效果才是最好的呢?南宋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规》曾说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这说明要理解,就必须反复读,在反复中读中,把文章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而这过程是漫长的,也可能乏味的,但如果我们加以有效引导,让他们有感情朗读,效果就就提升了。多年实践证明,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听读中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朗读技巧的示范教学。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划分节奏,学会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培养他们的审美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自然就会收获语感,理解课文。
三、译解课文,明确内容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区别,给人的感受,其语言意义与现代文有些不同,这给学生理解带来了障碍,化解障碍就成为我们弄懂课文内容的第一步,这也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步。初中阶段,翻译文章一般以直译为主。但什么是直译,怎样直译,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我们在示范中教给他们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让他们能够独立的阅读简单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汇去逐个替代文言词语;第二步是看初步翻译出来的句子语序是否恰当,不恰当的可以调整句子的语序,使之变合理;第三步是看调整后的句子是否通不通顺的可以增添或删减一些词语,使之变通顺;到这一步,文言文翻译就算基本完成了,但要注意某些虚词是没有实义的,用不着翻译的。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绝不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翻译,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积累文言词汇的重要,学生可以从翻译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翻译文言文,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语文素养中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反复接触语文材料中发展起来的。语文新课标就此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文言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肯定也不能例外,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对拓展延伸题目的设置,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准”、“新“、“行”这三点。“准”就是设计的题目要准确,能切合文章内容,不能偏离于主题之外,否则就有穿凿附会之嫌;“新”就是设计的题目要新颖,具有创新性,与当前的生活实际或社会重大事件相结合;“行”就是设计的题目有可行性,必须符合教学实际,不能是空中楼阁,可远观却不能施行。
当然,要提高教学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更多方法来担当,而且要做到灵活使用,必要时还应配合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使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能发展文言文素养,提高语文理解、语感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芬,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13年。
[2]徐傲霜,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未来英才,2017年。
[3]刘永,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