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

【作者】 刘远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杜家小学校

【摘要】:加强作业创新设计,提高作业有效性,我们可从作业的生活性、层次性和创新性努力,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性强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得到更多能力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效设计
【正文】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学生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因此,加强课外作业有效设计,就成为我们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传统作业就是不是计算,就是抄写,不是应用题就是运算题。样式单一是其典型特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课堂教学一部分的作业,也走在了课改的行列之中。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
  一、注重作业的生活性设计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外作业作为数学学习的实践训练平台,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应用题》后设计一道练习题:教师到学生家去家访,问学生甲:“我家到你家的路程,再加上往返路程的一半,正好是5000米。请算出我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又如,在学生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一个购物情境———“我做一次当家人”:给你10元钱买早点,你准备选择哪些物品?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阅读、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常识、数学人物等资料,同时坚持做摘录笔记,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利用这些广阔的学习空间,锻炼了观察、分析、交流、实践等综合能力。一份好的作业应该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多选择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注重作业的层次性设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训练,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是推动整体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一课后,我们可以设计A、B、C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应用题,让学生根据自我实际学力进行自主选择。如A类题:每箱香蕉重54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6,那么重装后的每箱香蕉重多少千克?B类题:有20箱香蕉共重270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6,那重装后的每箱香蕉有多重?C类题:有20箱香蕉共重300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10,还需要多少个箱才能装下?通过这些难度不同、层次有别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实际学力来选择操作,就能自我检查出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还可以激励其在达标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攀登,进而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注重作业的创新性设计
  传统作业,不仅内容单一,形式简单,还经常重复,题量大,计算只能按程式,没有新颖性,也缺乏趣味性。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创新性,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形式,还可以是操作、演示或展示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集、整理各种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结论,增强与生活、与社会的接触面。开放性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开放性作业。也就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算法多样的作业,只要正确、合理,老师都应给予鼓励。如:小明带了11元钱到文具店去买东西,已知笔记本4元一本,文具盒8元一只,铅笔刀2元一把,橡皮1元一块。a:小明如果要用完这11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b:小明要同时买这4样物品各一件,可能吗?说出理由。把作与说联系起来,也是对作业方式的一种拓展或创新。
  (二)合作式作业。个人无法完成,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设计。除独立完成的作业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如计算出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平均体重;利用放学时间到附近菜市场调查某一种蔬菜的价格,并计算出这种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合作中,提高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式作业。学生通过调查或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学校准备组织去效外野餐,请你设计一购物方案,列出所需的物品、数量和单价,要求不超过50元/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象这样的创新性作业,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有利于实现“数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新课改把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作业形式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口。教师要紧密结合新课改要求,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个性差异,关注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性,在设计作业时突出应用性、层次件、开放性及趣味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从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健,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0 年。
  [2]陆希超,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2年。
  [3]杨钰,自主设计自主选择——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效设计有妙招[J].东方青年,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