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时期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汝仁廷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曾经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过一个很通俗的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多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改善和创新,下面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认识和具体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的传承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把化学知识目标的达成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要对课堂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和优化,就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主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例如“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的教学,探讨的问题是:你学过哪些金属与的反应?你怎样判断金属的活性?
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列表进行活性比较,于是便可以得到判断金属活性的方法: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来判断。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便于比较,找到判定的方法,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不断学习、研究,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1.化学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以加深业务功底。初中化学新教材重建了知识体系,明确了以突出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从内容上看,新课程更关注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广泛应用,更重视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和学习方法。化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已是当务之急。只有不断地增强教师的业务功底,化学教师在处理化学教材上才能游刃有余;课堂上才能讲得既轻松诙谐,又详实丰厚;处理教材、教法上才能既居高临下,又细巧精制。
2.化学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品质,是化学教师在把学科能力转化为教学功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智慧。众所周知,化学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它是动态生成的、富于变化的。因此,事先预设的教学方案再周密,教学中总会有预想不到的新问题,如出现实验异常、学生知识缺乏、教学时间不足等。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僵局。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面对这些问题和意外总能想方设法随机应变,实施临场发挥以便应对,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降到最小程度。
3.化学教师应提高教学水平。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书教得出色,那更是一件难事。因为“教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声音何时该是低沉的,何时该是铿锵有力的,何时又该是渐缓而富有感情的;教师的表情何时该是疑云满面的,何时该是兴高采烈的,何时又该是激动昂扬的,这些都应事先有所设计和安排。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将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传达给学生的知识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要追求“精心设计”,而讲课时则要做到“声情并茂”,要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世纪的课堂将是多媒体的课堂。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必须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对于原理复杂、抽象性强的知识点,我们可制成课件,再现或模拟其形成的过程,增强动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化学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复习阶段,针对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利用多媒体再现其内容,并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加以突破,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学习判断常见金属活泼性的方法以后,归纳:(1)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2)金属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归纳之后指导学生解答下面的思考题:
相同质量的Mg、Zn、Fe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总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则下图中a、b、c表示的金属分别为:a Mg 、b Fe 、c Zn 。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画图分析,以便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记忆,这样做就能巩固强化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意联系社会与生活,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运用化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比如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应从化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探讨,使学生切实感到学好化学能给社会做很多贡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对深层次化学人才的培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作用。
再如在中考前的复习时,我们教师就应系统地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不仅要绘制知识要点复习图表(如下图),而且要让学生明确今后还将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以便将来为国家制造更多的战争武器和医药,保护国家主权,保护人民生命;制造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品,服务于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在当今先进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只有树立新的教学观,懂得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知识的生成,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的传承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把化学知识目标的达成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要对课堂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和优化,就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主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例如“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的教学,探讨的问题是:你学过哪些金属与的反应?你怎样判断金属的活性?
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列表进行活性比较,于是便可以得到判断金属活性的方法: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来判断。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便于比较,找到判定的方法,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不断学习、研究,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1.化学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以加深业务功底。初中化学新教材重建了知识体系,明确了以突出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从内容上看,新课程更关注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广泛应用,更重视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和学习方法。化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已是当务之急。只有不断地增强教师的业务功底,化学教师在处理化学教材上才能游刃有余;课堂上才能讲得既轻松诙谐,又详实丰厚;处理教材、教法上才能既居高临下,又细巧精制。
2.化学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品质,是化学教师在把学科能力转化为教学功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智慧。众所周知,化学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它是动态生成的、富于变化的。因此,事先预设的教学方案再周密,教学中总会有预想不到的新问题,如出现实验异常、学生知识缺乏、教学时间不足等。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僵局。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面对这些问题和意外总能想方设法随机应变,实施临场发挥以便应对,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降到最小程度。
3.化学教师应提高教学水平。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书教得出色,那更是一件难事。因为“教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声音何时该是低沉的,何时该是铿锵有力的,何时又该是渐缓而富有感情的;教师的表情何时该是疑云满面的,何时该是兴高采烈的,何时又该是激动昂扬的,这些都应事先有所设计和安排。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将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传达给学生的知识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要追求“精心设计”,而讲课时则要做到“声情并茂”,要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世纪的课堂将是多媒体的课堂。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必须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对于原理复杂、抽象性强的知识点,我们可制成课件,再现或模拟其形成的过程,增强动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化学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复习阶段,针对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利用多媒体再现其内容,并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加以突破,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学习判断常见金属活泼性的方法以后,归纳:(1)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2)金属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归纳之后指导学生解答下面的思考题:
相同质量的Mg、Zn、Fe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总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则下图中a、b、c表示的金属分别为:a Mg 、b Fe 、c Zn 。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画图分析,以便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记忆,这样做就能巩固强化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意联系社会与生活,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运用化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比如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应从化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探讨,使学生切实感到学好化学能给社会做很多贡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对深层次化学人才的培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作用。
再如在中考前的复习时,我们教师就应系统地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不仅要绘制知识要点复习图表(如下图),而且要让学生明确今后还将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以便将来为国家制造更多的战争武器和医药,保护国家主权,保护人民生命;制造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品,服务于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在当今先进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只有树立新的教学观,懂得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知识的生成,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