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作者】 沈云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岷江幼儿园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幼儿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换一句话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就间接的成了重中之重。而且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有利于幼儿在身心健康、德、意、志等方面更好的发展。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得到所有人的重视。
【关键词】幼儿;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正文】当今幼儿自理能力缺乏,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幼儿在未被送去幼儿园之前所有时间都是跟自己的父母及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玩耍等等。所以幼儿的亲属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关于幼儿亲属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
  1.过度的溺爱?
  现在当今家庭中基本上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是家里掌上之宝,孩子自己动手做的而然就少之又少,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过度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包办代替,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导致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
  2.剥夺幼儿动手的机会?
  事事包办替代,孩子还小,能做什么嘛,等大一点了还差不多,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由于小朋友的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满地都是饭菜,家长又嫌弃脏,还没有大人喂吃的快让孩子自己吃都掉地上去了又怕孩子没吃饱;孩子主动要求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有的孩子要求自己洗手,最后手没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所以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动手去做,自己去做即节省时间又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家长这种拒绝让孩子动手去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阻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缺少了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3.教育方法不当 
  当孩子做错或做不好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还有很多家长更多的是顺其自然的以自己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有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在家长本人来讲并未意识到,他们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是自己的实际经验。换句话说,有的并没意识到时代在发展,老套的教育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以上两种情况是大家可能经常见到的,或许还教育方式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当
  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生活中,要更多地去鼓励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做一些事情,从而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小技巧。因此,幼儿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
  (一)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独立性发展是幼儿年龄阶段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会出现最初的自我意识观念,将会使其主动性得到明显的增强,从而开始出现“我能”、“我来做”的一些独立性的意识。而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喜欢听幼儿教师的话,所以幼儿教师要充分根据《指南》的要求,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比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洗袜子,洗自己的小毛巾,并且还要告诉幼儿一定要坚持下去,在们在洗的过程中,就会下意识中出现“我能洗”、“我一定要坚持”的意识,从而使幼儿能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意识。
  (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结合《指南》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宗旨,幼儿教师要利用各种巧妙地办法教会幼儿生活自理的一些技巧,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幼儿能够从小就学会很多生活中的技巧。比如,怎样去穿衣服裤子、扣扣子、系鞋带等,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这个活动中最困难的环节就是系鞋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幼儿园教师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系鞋带,并且还会亲手操作给幼儿们看,但是在家里很多家长嫌麻烦,就会帮他们系上,或者直接买不用系鞋带的鞋子。因此,幼儿教师就要想办法,教会幼儿们掌握系鞋带的技巧,比如,根据3-6岁幼儿的特点,他们这个年龄段基本上都喜欢玩“给布娃娃系蝴蝶结”这个游戏,所以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先练习,然后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很多生活技巧都是同样的道理可以采取不同的游戏环节轻松的让幼儿参与进来,自然而然的就从游戏之中学会了巧妙的技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抓住幼儿爱玩的心理特点,幼儿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在帮助孩子潜移默化的运用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橱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提高自理能力,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小鸟,小鸟中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鸟上贴上相应的颜色的羽毛,比比谁的小鸟最漂亮。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敢自理能力。”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小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小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如何使2-3岁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还需继续研究,从而更好地完成托班幼儿的保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会昌.1~10岁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2]杞美茹.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幼教研究.2010(2):81.
  [3]高惠芬.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幼教研究.2008(5):96.
  [4]胡杰容,马德峰.独生子女社会化研究述评.青年研究,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