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作者】 李 健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街小学校

【摘要】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作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教育,数学教学更应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加强
【正文】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实践能力。而我们知道,数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课标之语)。因此,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当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而我们就不能推脱,要着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就要提高认识,创新策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由此可见,作为科学之母的好奇心,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中是多么的重要。从历史上的各项重大发明,我们也可看出,如瓦特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张衡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无不与他们儿时强烈好奇心有关。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起点。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我们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角,让他们感受到角在生活中普遍性和实用性。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引导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的?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好奇心利用的实际例子。
  二、创设和谐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事实证明,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创造力。相反,在非常严肃和高强度紧张的心理环境下,会产生压抑和恐惧心理,极不利于学习和大脑的记忆、储存,甚至对已经储存在脑海中非常熟悉的信息,也会因突然“短路”而难以释放出来。可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中。在实践中,能达到营造氛围的途径很多,下面重点谈几种。
  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就是告诉我们小学生有特别强的向师生,他们热衷于自己喜欢老师的所教的学科。因此,我们教学中。包括与学生日常交往中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受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这样才能更主动地走近你,喜欢你的课堂。
  二是把微笑带进课堂。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板着脸,更不能去训斥学生,做到真正尊重每个学生。每一节课,不带任何消极情绪,以亲切、和蔼的笑容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时时能捕捉到学生闪光点而加以赏识表扬,能让学生感到轻松而愉快,无拘无束,整个课堂充满着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乐学、会学、善学”的良好心理环境取代了原先强制压抑的“要我学”的被动心理,这样学生创造的欲望、创造的思维火花就会不断地闪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支撑。课堂上,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开火车”、“数学诊所”、“自编儿歌”等,把各种趣味性活动糅合在学习内容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学、玩中进行思维重组、信息重组、知识重组。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考
  “教有疑”策略的体现,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以问诱思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诱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策略。教学中,我们常常创设问题情境,以达到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的目的。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我在引导学生探求体积公式时,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首先,试求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提出问题后,学生虽兴趣盎然,却一时又难以说出答案。有学生说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转化为求长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这一想法,得到大家认可。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了难题而高兴时,我又出示问题:假若是电影院大门前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学生情趣更高涨了,这时我趁热打铁,组织他们讨论,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要解决这个焦点问题,必须从长方体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探索中“横空出世”了。
  四、引导学生再创造,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可操作的活动,进而引发学生创新。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们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运用拼合、旋转、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锐角三角形等图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三角形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操作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去探索发现新知识能力,也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我们教师不仅要具有这样的意识,更要把这种意识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云,让学生持久的教学中获得系列化的培养,为将来具有更好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莲云,浅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4年。
  [2]黄显文,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J].新课程,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