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作者】 肖 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观音镇徐家石庙小学
【摘要】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学生需要扎实的学习的,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数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是需要引起小学数学老师重视的。小学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如何将两者相结合,是本文所讨论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小学数学;日常生活;结合
【正文】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教学手法应生活化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尽最大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后,讲圆的画法时让学生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来画过大小不一的圆的?孩子们的思维的火花被激发开来:有的孩子说我用铲锹的两个尖角在泥地上画过圆的,有的说我用钉子和稻草来在地上画过圆的,还有的说我利用脸盆的边缘在废报纸上来画过圆的……再让学生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后,利用剪刀等工具动手画圆,剪圆,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议一议,同桌讨论交流,从而准确地找到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这堂课的学习当中来,使学生对所获的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
二、教学要以人为本,到生活活动中去学习、操作、实践、体验。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测一测,算一算学校的花台沙坑和球场的面积和周长,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动促思,让学生“在动中学、无负担中学”。整节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法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空前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十分显著。三、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留心身边的数学,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轮为什么不是方的?怎样测量一座摩天大楼的高度?合租车时怎样付费最公平?……学生主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有意义。当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他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和思考。
三、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引导学生扎根于生活,感悟数学的力量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会计数学知识运用很多,纷繁复杂表册,统计图表,长长数据链的运算,会计通过使用会计软件短短的时间就可以精准地算出来,我们水桶的圆心就是用指教三角板把直角放在桶底圆周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桶底的圆心,我们到街上买菜,心算常常用到简便计算,我们做饭、洗衣服、做作业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办事效率,我们集体外出旅游,大车小车怎么组合最便宜,乃至舞台表演黄金分割表演的效果最好,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无时无刻都存在,离开了数学我们无法更好生活,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离开了数学我们生活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我们的数学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的房屋装修、图案设计,我们工艺品的制作、门窗的设计有着无限对称美、均匀美、和谐美,我们城市的园林规划,高楼比比皆是,楼阁群立,走廊曲径通幽,交通、房屋、街道井然有序,这种美感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习数学的素材。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遇到的哪些事可以用加、减法来算,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课后,我让学生以图画的形式把想法呈现在纸上,第二天进行班级交流。学生的兴致很高,都很主动地进行汇报,有的学生画的是停车场上有4辆汽车,开走了一辆,还剩3辆;有的学生画的是小河里游过来2只小鸭子,又游过来3只小鸭子一共有5只小鸭子;还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想象中的卡通情境都画了出来,让其他的学生来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在生活中找到了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原型,进一步理解了加、减的含义。又如,学完小数乘法之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填发票;学习平均数后,可以让学生算算全班同学的身高;学完百分数运用后,可以让学生计算班级每次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手法应生活化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尽最大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后,讲圆的画法时让学生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来画过大小不一的圆的?孩子们的思维的火花被激发开来:有的孩子说我用铲锹的两个尖角在泥地上画过圆的,有的说我用钉子和稻草来在地上画过圆的,还有的说我利用脸盆的边缘在废报纸上来画过圆的……再让学生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后,利用剪刀等工具动手画圆,剪圆,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议一议,同桌讨论交流,从而准确地找到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这堂课的学习当中来,使学生对所获的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
二、教学要以人为本,到生活活动中去学习、操作、实践、体验。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测一测,算一算学校的花台沙坑和球场的面积和周长,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动促思,让学生“在动中学、无负担中学”。整节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法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空前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十分显著。三、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留心身边的数学,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轮为什么不是方的?怎样测量一座摩天大楼的高度?合租车时怎样付费最公平?……学生主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有意义。当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他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和思考。
三、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引导学生扎根于生活,感悟数学的力量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会计数学知识运用很多,纷繁复杂表册,统计图表,长长数据链的运算,会计通过使用会计软件短短的时间就可以精准地算出来,我们水桶的圆心就是用指教三角板把直角放在桶底圆周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桶底的圆心,我们到街上买菜,心算常常用到简便计算,我们做饭、洗衣服、做作业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办事效率,我们集体外出旅游,大车小车怎么组合最便宜,乃至舞台表演黄金分割表演的效果最好,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无时无刻都存在,离开了数学我们无法更好生活,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离开了数学我们生活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我们的数学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的房屋装修、图案设计,我们工艺品的制作、门窗的设计有着无限对称美、均匀美、和谐美,我们城市的园林规划,高楼比比皆是,楼阁群立,走廊曲径通幽,交通、房屋、街道井然有序,这种美感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习数学的素材。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遇到的哪些事可以用加、减法来算,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课后,我让学生以图画的形式把想法呈现在纸上,第二天进行班级交流。学生的兴致很高,都很主动地进行汇报,有的学生画的是停车场上有4辆汽车,开走了一辆,还剩3辆;有的学生画的是小河里游过来2只小鸭子,又游过来3只小鸭子一共有5只小鸭子;还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想象中的卡通情境都画了出来,让其他的学生来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在生活中找到了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原型,进一步理解了加、减的含义。又如,学完小数乘法之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填发票;学习平均数后,可以让学生算算全班同学的身高;学完百分数运用后,可以让学生计算班级每次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