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 玲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白坪乡白坪小学
【摘要】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追求之一,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结合本校、本地资源实际,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动手能力;培养
【正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我们传统意义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从形式上看,是对学科逻辑体系的突破和超越,从教学方式上看,它是将学生的内在需要、动机、兴趣置于中心,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操作、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因此,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今天,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有了其不可比拟的学科优势。又特别是我校这样一个特殊的教育学校,更强调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中获得知识,获得发展。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态化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都需要反复实践,特别是在“游泳中学游泳”的培训方式,效果更为显著。我们知道,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又一个主要阵地,是学生接受系统学习、掌握知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有意义的实践,应结合学校教学主题进行,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成为活动主体。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一)确定主题,分组活动。以探究校园秘密为目的,让学生白由组合,分成几个小探秘组并自由商量参观路线和计划,推选能力强的孩子担任组长,开展探索校园的、发现学校的活动。从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去划皮筏艇,有的打CS,有的射箭,烧烤,勇闯八桥等,当他们每做一件事,或每走一个角落,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等方式,去体验、去感受,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
(二)成果汇报,整理资料。在参观、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各探秘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资料,自由选择校园中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和最感兴趣的事情:尝试用画一画,如画参观平面图等;说一说,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心得,丰富资源储备等各种方式,加以表现和创造。成果展览会上,学生大胆展示成果,充分展现自我风采,获得了快乐。
(三)活动延伸,评价总结。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直接形象,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印进脑海,丰富认识,大胆想象,展望人生,展望未来,触发情感,得到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动手写作,把这个过程的感受以体验式的方式写出来,以供在大家分享。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常化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兴趣培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兴趣”成为焦点,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学生都好动,抓住这个特征施教,是他们最乐意的学习方式。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开放性强,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研究的空间,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知能力。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节,提供背景资料,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出具有独创的见解,可见活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同时,活动教学过程突出动手探究,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视活动中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有利于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对自我、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义务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养成了自我负责、积极进取的正确人生态度,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承担一定的角色,困难和挫折也不可避免,这就使学生可以改变自身不良的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多样化
多样化才能保证趣味化,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进而他们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多年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告诉我,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应做到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取活动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开展社会调查。帮助学生组织起来,组成活动小组,走出课堂,开展专题调查,其一般程序有:定题;选点;拟纲;分工;调研;总结;成文;交流;评价。社会调查,是小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增长才干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实地参观考察。从实际出发,配合一定学习内容,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博物馆等地参观观察。此项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不忘历史,了解自然,热爱家乡;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三)开展社区服务。利用一定课时或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专门到有关社区开展义务服务或义务劳动,让学生干力所能及的事,形成关爱社会、关怀他人的优良品质,形成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总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我们就必须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让学生在多样化、趣味化的活动中主动探索,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以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颖超,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年。
[2]金鹤松,浅谈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J].中学课程辅导,2016年。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态化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都需要反复实践,特别是在“游泳中学游泳”的培训方式,效果更为显著。我们知道,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又一个主要阵地,是学生接受系统学习、掌握知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有意义的实践,应结合学校教学主题进行,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成为活动主体。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一)确定主题,分组活动。以探究校园秘密为目的,让学生白由组合,分成几个小探秘组并自由商量参观路线和计划,推选能力强的孩子担任组长,开展探索校园的、发现学校的活动。从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去划皮筏艇,有的打CS,有的射箭,烧烤,勇闯八桥等,当他们每做一件事,或每走一个角落,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等方式,去体验、去感受,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
(二)成果汇报,整理资料。在参观、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各探秘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资料,自由选择校园中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和最感兴趣的事情:尝试用画一画,如画参观平面图等;说一说,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心得,丰富资源储备等各种方式,加以表现和创造。成果展览会上,学生大胆展示成果,充分展现自我风采,获得了快乐。
(三)活动延伸,评价总结。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直接形象,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印进脑海,丰富认识,大胆想象,展望人生,展望未来,触发情感,得到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动手写作,把这个过程的感受以体验式的方式写出来,以供在大家分享。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常化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兴趣培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兴趣”成为焦点,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学生都好动,抓住这个特征施教,是他们最乐意的学习方式。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开放性强,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研究的空间,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知能力。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节,提供背景资料,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出具有独创的见解,可见活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同时,活动教学过程突出动手探究,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视活动中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有利于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对自我、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义务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养成了自我负责、积极进取的正确人生态度,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承担一定的角色,困难和挫折也不可避免,这就使学生可以改变自身不良的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多样化
多样化才能保证趣味化,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进而他们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多年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告诉我,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应做到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取活动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开展社会调查。帮助学生组织起来,组成活动小组,走出课堂,开展专题调查,其一般程序有:定题;选点;拟纲;分工;调研;总结;成文;交流;评价。社会调查,是小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增长才干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实地参观考察。从实际出发,配合一定学习内容,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博物馆等地参观观察。此项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不忘历史,了解自然,热爱家乡;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三)开展社区服务。利用一定课时或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专门到有关社区开展义务服务或义务劳动,让学生干力所能及的事,形成关爱社会、关怀他人的优良品质,形成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总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我们就必须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让学生在多样化、趣味化的活动中主动探索,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以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颖超,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年。
[2]金鹤松,浅谈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J].中学课程辅导,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