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作者】 黎 纯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双龙镇黄格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孩子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方法,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体育课是一门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外进行的特殊学科,它受到场地、器材、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体育课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对体育课的教学形成了几点看法。
一、创造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而体育课是实施体育教育行为的主要渠道,教学模式的革新,其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发展以及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当前的小学教育,特别是体育课程等业余课程的教育,并未能获得预期的发展,归根究底是教师教学定位的缺失。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质上还只是一些懵懂的小孩子,他们最单纯,也最容易被感染,在对世界的认知方面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此时最容易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把严肃变成亲切,把严肃的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爱上体育锻炼,体验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教师要通过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创造“动起来”的情景,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使体育课向着有趣、轻松、自由、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了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活动,了解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教学中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还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跳跃》这一课时,将其设计成到“森林公园”游玩这一情境,在“森林公园”里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并为同学们准备好动物头饰,将垫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画上小鱼,这样的场地布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练习时,根据“游玩”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掌握了运动技能。
2、分组教学法。为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笔者采用了以下分组形式:一是自由结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人一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二是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及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为各小组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生中通过组员的互帮互学来提高练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能够自主自发的参与体育锻炼,首先是要帮助学生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是要从小学生生理特点出发,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等综合发展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小学生肌肉支撑能力较弱的特点适当的安排力量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型;二是教学内容要符合时代特性,小学生好奇心强,新鲜有趣的事物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应当适当的融合时代流行元素,例如跑步训练可以重新命名为“奔跑吧!兄弟”,极大的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三是要丰富教学形式,体育课程主要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在教学形式上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可以借助操场、教学楼、体育器材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设置安排一些体育游戏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小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同时应加强以下现两方面教育和训练:
(1)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小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它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如:眼保健操和体操的教导和练习,要有人领做,有人评比。
(2)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如:每个学期初,都要进行队列、队形练习,从中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姿态。
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本人认为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小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如:高年级在进行60米/100米短跑时,低年级在运动场上玩,容易造成重大伤害事故;高年级跳高时,坐垫常会移开点点的,诸多小学生都不在意,若坐垫移开多了,会成安全隐患。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
(1)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小学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如:投掷实心球时,不能向着多人的地方投掷。
(2)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小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如:见同学有危险时,大声提醒。
(3)爱器材:教会小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最有力量的,是时间。时间可以冲刷一切。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以课堂为阵地,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本人必将以更奋进的姿态、更坚实的步子,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一、创造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而体育课是实施体育教育行为的主要渠道,教学模式的革新,其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发展以及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当前的小学教育,特别是体育课程等业余课程的教育,并未能获得预期的发展,归根究底是教师教学定位的缺失。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质上还只是一些懵懂的小孩子,他们最单纯,也最容易被感染,在对世界的认知方面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此时最容易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把严肃变成亲切,把严肃的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爱上体育锻炼,体验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教师要通过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创造“动起来”的情景,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使体育课向着有趣、轻松、自由、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了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活动,了解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教学中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还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跳跃》这一课时,将其设计成到“森林公园”游玩这一情境,在“森林公园”里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并为同学们准备好动物头饰,将垫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画上小鱼,这样的场地布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练习时,根据“游玩”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掌握了运动技能。
2、分组教学法。为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笔者采用了以下分组形式:一是自由结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人一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二是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及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为各小组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生中通过组员的互帮互学来提高练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能够自主自发的参与体育锻炼,首先是要帮助学生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是要从小学生生理特点出发,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等综合发展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小学生肌肉支撑能力较弱的特点适当的安排力量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型;二是教学内容要符合时代特性,小学生好奇心强,新鲜有趣的事物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应当适当的融合时代流行元素,例如跑步训练可以重新命名为“奔跑吧!兄弟”,极大的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三是要丰富教学形式,体育课程主要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在教学形式上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可以借助操场、教学楼、体育器材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设置安排一些体育游戏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小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同时应加强以下现两方面教育和训练:
(1)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小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它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如:眼保健操和体操的教导和练习,要有人领做,有人评比。
(2)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如:每个学期初,都要进行队列、队形练习,从中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姿态。
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本人认为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小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如:高年级在进行60米/100米短跑时,低年级在运动场上玩,容易造成重大伤害事故;高年级跳高时,坐垫常会移开点点的,诸多小学生都不在意,若坐垫移开多了,会成安全隐患。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
(1)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小学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如:投掷实心球时,不能向着多人的地方投掷。
(2)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小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如:见同学有危险时,大声提醒。
(3)爱器材:教会小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最有力量的,是时间。时间可以冲刷一切。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以课堂为阵地,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本人必将以更奋进的姿态、更坚实的步子,走向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