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运用信息化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郭芳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
【摘要】信息化资源是现代课堂教学取得有效性的重要支撑,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工具。教学中,我们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解重难点,丰富教法,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化资源;运用;课堂教学;优化
【正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进课堂,实现了现代教育新革命。可以说,运用信息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在今天,信息化资源包括两种,一种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以计算机为主,一种是教学资源,即软件,也称多媒体课件,这两种,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已成为我们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在教学中都发挥重要作用。运用信息化资源整合于语文课堂,有如语文课堂引进了一溪活水,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运用信息化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有效运用信息化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其发挥主体建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变色龙”缺乏感性认识,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但在今天,运用信息化资源,则就可为他解燃眉之急,因为多媒体课件中不仅有关于变色龙的介绍,还有一组变色龙变色的片段。片段中将变色龙在树叶上、土壤上、树干上变色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其学习自然兴趣盎然。再如,教学《雾凇》时,上课开始,我们就可运用信息化资源,播放大量雾凇的图片,学生就会被雾凇的美景深深地吸引。教师适时提问“你们想知道这美丽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们顿时饶有兴致的读起了课文。
二、有效运用信息化资源化解重点难点
化解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是我们教学的主要追求,传统手段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在运用信息化资源教学的今天,这似乎变得容易得多了。特别中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现实的内容的教学,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些文字本身以外的东西,就相当困难。例如《云南的歌会》这篇课文,对于我们这处的学生,很多内容是不知道理解的。教学中,我运用信息化手段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伴随着优雅的《彩云之南》这首歌曲,课题从不同角度飘入屏幕中,随之出现三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用鼠标点击三幅小画便可播放相应内容。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山野对歌,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渠道,增大了课堂信息容量。这样教学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拓宽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起到化难为易作用。
三、有效运用信息化资源促进教法多样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可以提供虚拟的教学环境,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便捷的讨论空间,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整合多媒体手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方法更灵活而多样。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发现法、研讨法、创造法、演练法、表演法、论辩法、智力竞赛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个:别观摩法等教学方法外,多媒体条件下还可使用虚拟课堂讲授:法、虚拟实验操练法、远程视听——问答法、课后浏览法、网络演:示法、课堂网络集中讲授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这种单对单的师生对话,更能有效实施分层教学,为教师辅助差生提供便利。
四、有效运用信息化资源降低理解难度
利用信息化资源,我们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识了解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在这种每件下,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着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起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运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学手段,而且给学生展现生动活泼的画面,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轻松地、自由地、快乐地学习,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化资源,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吧!
参考文献:
[1]潘艳明,关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年。
[2]李沂,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支撑环境研究[J].教学科学,2013年。
[3]陈琴英,浅议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5年。
一、有效运用信息化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其发挥主体建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变色龙”缺乏感性认识,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但在今天,运用信息化资源,则就可为他解燃眉之急,因为多媒体课件中不仅有关于变色龙的介绍,还有一组变色龙变色的片段。片段中将变色龙在树叶上、土壤上、树干上变色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其学习自然兴趣盎然。再如,教学《雾凇》时,上课开始,我们就可运用信息化资源,播放大量雾凇的图片,学生就会被雾凇的美景深深地吸引。教师适时提问“你们想知道这美丽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们顿时饶有兴致的读起了课文。
二、有效运用信息化资源化解重点难点
化解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是我们教学的主要追求,传统手段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在运用信息化资源教学的今天,这似乎变得容易得多了。特别中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现实的内容的教学,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些文字本身以外的东西,就相当困难。例如《云南的歌会》这篇课文,对于我们这处的学生,很多内容是不知道理解的。教学中,我运用信息化手段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伴随着优雅的《彩云之南》这首歌曲,课题从不同角度飘入屏幕中,随之出现三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用鼠标点击三幅小画便可播放相应内容。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山野对歌,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渠道,增大了课堂信息容量。这样教学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拓宽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起到化难为易作用。
三、有效运用信息化资源促进教法多样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可以提供虚拟的教学环境,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便捷的讨论空间,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整合多媒体手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方法更灵活而多样。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发现法、研讨法、创造法、演练法、表演法、论辩法、智力竞赛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个:别观摩法等教学方法外,多媒体条件下还可使用虚拟课堂讲授:法、虚拟实验操练法、远程视听——问答法、课后浏览法、网络演:示法、课堂网络集中讲授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这种单对单的师生对话,更能有效实施分层教学,为教师辅助差生提供便利。
四、有效运用信息化资源降低理解难度
利用信息化资源,我们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识了解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在这种每件下,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着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起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运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学手段,而且给学生展现生动活泼的画面,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轻松地、自由地、快乐地学习,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化资源,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吧!
参考文献:
[1]潘艳明,关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年。
[2]李沂,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支撑环境研究[J].教学科学,2013年。
[3]陈琴英,浅议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