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作者】 吕小容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袁市镇中心小学

【摘要】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通过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激发兴趣,化解重点,培养学生创编能力,达到音乐教育需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媒体;运用
【正文】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成功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而小学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与多媒体进行整合,就成为科技进校园,促进教育改革的必然了。我们知道,多媒体具有较强的集成性和交互性,是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能把静态的文本知识化为动态的、直观的知识,满足了学生多种感官需求,是培养学生创造美能力的重要工具。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景,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的能力。
  如我们教师在一年级的一节综合练习课的教学中,其内容主要是认识xxx,x-节奏。用游戏方法让学生感受x,xx,x-三种节奏以及它们的组合,并且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用x,xx组成多种节奏组合,为歌曲编配节奏和乐伴奏。在这节课的讲解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使这节课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导入时,老师做了一幅配有音乐的画面,画面上是在一所森林的小房子外面,一位教师和许多小朋友在说话,是以开门的方式进入画面的,并且还伴有音乐。这时,老师发现学生的眼睛亮起来了,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画面中,有的学生还说:“真好看!”于是老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这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这一路上我们是怎么走的呢?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学做一下。通过实际生活中人们走和跑的动作让学生感性的认识X和XX节奏。然后,老师又出示画面,并解释说:“我们走到了半天,连顽皮的小猴子也来欢迎我们了。”这样,使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兴趣很高,好像老师和学生们真的走在去大森林的路上了。走着走着,画面上又出现了小猫、小狗、鹦鹉和马。“这么多动物都来迎接我们,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老师让学生们依次把它们找出来,并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接着,老师又发挥多媒体的图画和声音并茂的优势,让这些小动物都发出声音来,和同学们做的作比较,并且找出它们的叫声分别和XX|XX|,| XX X-|XX XX|,|X-|X-丨这三种节奏中的哪一种相对称。这种学生通过直观形象非常轻松地学会了这些节奏,在后面的创造性练习中,他们的完成轻而易举。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根据歌词或音乐创编动作是音乐教学中达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这样的方式受到了教师广泛采用。例如,在学习《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的练习实践环节,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呈现出农庄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同学扮可爱的小鸡,有的同学扮演正在水中游泳的小鸭,有的同学边蹦边叫扮演正在吃草的小牛;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双基”教学,学生积极性难以提高,当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情况大有改观,我们可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育教学中的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我们音乐教学的重要追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难的莫过于音乐知识教学,但其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是学生音乐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学生学好新歌,发展音乐能力的前提。我们知道,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都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例如,我们在讲解《春天的音乐会》这一课时,播放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春天的美丽,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活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接着便进行了”强、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是融入了情感,同时也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总之,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用巨大,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实践中,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有机整合,就能使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赵佳,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5年。
  [2]王晓霞,浅谈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4年。
  [3]龙金凤,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