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培养
【作者】 陈春江
【机构】 贵州省长顺县第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在国外,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赫尔巴特认为,人有多方面的兴趣,教育就应该以此为基础,教师应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杜威也曾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细心的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一、唤起兴趣
化导入,唤起兴趣。教师要研究教材,找好切入点,独运匠心,、创设亲切、快乐、有趣、启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
(一)趣事引发
在教《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投石开篇:师:《铁齿铜牙纪晓岚》大家看过吗?生:(乐滋滋齐答)看过。师:片中有两个主人公——,一生抢答:是纪晓岚、和坤,纪晓岚特别会辩理,真叫铁齿铜牙,和坤老想陷害他,可一次也没成功。师:不错,有一个小片断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讲给大家听听吧?生:(鼓掌,相视而笑。)师:有一集,当时纪晓岚官任侍郎,和坤官任尚书。和坤想讥讽纪晓岚,就派下人请他来喝酒。正喝得高兴时,下人牵来一条狗,和坤指着狗说:“是狼(侍郎)是狗?”只见纪晓岚眼珠一转说:“上竖(尚书)是狗。”过了一会儿,和坤尴尬着笑了几声,纪晓岚呵呵笑了起来。(老师边讲边板书)生:齐大笑。师:谁听出来了,“狼”和“狗”尾巴有什么不同?借助电视中的一个片断引入课文,看学生的表现就知道课上学生一定兴趣盎然。
(二)制造悬念
一位教师在教《赠汪伦》这首古诗时,先介绍背景:“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所写,赠给他的好朋友汪伦的。说起李白,可真是大名鼎鼎,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孩子们眼睛瞪得圆圆的,悬念已成。“这个骗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汪伦。”孩子们更奇了。接着,老师不紧不慢地述说汪伦怎样写信将李白“骗”至家乡,与李白结为好友的故事。这里,老师在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解释题意中借机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诗中寻求结果的迫切心情,推进了对诗意的理解深度。
二、兴趣深度
兴趣的深度是指对象需要认识和获得的深刻程度。如,有些学生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局部现象产生兴趣,有些则对事物的本质的规律以及人们尚不了解的现象发生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到更高层次,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个性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在“结”的最后一个小环节——质疑、解疑方面下功夫。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的学习中,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夜归人”的理解上,把“夜归人”理解为借宿的人(即作者),把“归”理解为宾至如归(行人在风雪之夜行到一个可以投宿的地方,芙蓉山主人热情接待了这位客人,使客人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以外,还是把“夜归人”的“人”理解为主人自己,把“归”理解为回家,即旅人已经就宿在主人家,夜里听到狗叫,知道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这种观点让学生自己谈自己的理解,并设身处地的加以体会,如果你是作者,在风雪之夜,有何感觉?你认为哪种理解更为合理?并表白自己的观点,摆出充分的理由,使学生通过质疑,自己开动脑筋,多发展“直观思维”,拓展其思路,增强其想象力的培养,使自学兴趣在深度上得以加强。
三、活动调趣
活动的形式很多,说、诵、辩、唱、演均可。①说:指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编成快板,课堂上打起竹板说上几段,既调动了兴趣,又增强了理解记忆。②诵: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艺术手法处理变为有声语言,那更会收到感染人、震撼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诗歌、散文教学时不防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型的朗诵会,学生的感情能融进诗里行间,怎会不受感染而产生兴趣?③辩: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④唱:许多课文都可以和歌唱结合,如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唱《好汉歌》,学《白毛女》唱《北风吹》、《扎红头绳》,学《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唱李叔同的《送别》等等。⑤演:《陈涉世家》篇幅较大,故事情节较强,笔者将课文分成两大块:起义前、起义后,每大组学生负责演其中一块,老师指定一名能力较强的同学做导演,再由“导演”给每个人分配角色,以组为单位钻研课文,编好剧情,配上台词。“导演”威风凛凛,“演员”兴奋不已,每个人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学生在登台表演时,笔者还组织学生运用学到的戏剧理论进行评议,学生兴趣盎然。
四、自学兴趣
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也称兴趣的持久性,有的学生兴趣很不稳定。保持自学兴趣的持久性,首先让其明了,自学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明了语文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且与我们的平时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比如故事会、社会调查、小型话剧等一些形式来进行丰富。其次,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效果来激发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提高自学兴趣。如和蔼可亲的态度,善于控制和表达感情,主动创造民主、融洽气氛,或适当的小幽默、小游戏,激发其在“乐”中求知,陶冶情操。教师对教材的动情之处加以良好的处理,达到引人入胜。自学兴趣的广阔性、深刻性有机结合,长期的保持下去,久而久之,必定使学生在自然的学习中产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品质,达到语文工具性的要求,政治性的要求,这也是对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有力的挑战和促进,从而达到“大语文”的目的和要求。
一、唤起兴趣
化导入,唤起兴趣。教师要研究教材,找好切入点,独运匠心,、创设亲切、快乐、有趣、启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
(一)趣事引发
在教《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投石开篇:师:《铁齿铜牙纪晓岚》大家看过吗?生:(乐滋滋齐答)看过。师:片中有两个主人公——,一生抢答:是纪晓岚、和坤,纪晓岚特别会辩理,真叫铁齿铜牙,和坤老想陷害他,可一次也没成功。师:不错,有一个小片断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讲给大家听听吧?生:(鼓掌,相视而笑。)师:有一集,当时纪晓岚官任侍郎,和坤官任尚书。和坤想讥讽纪晓岚,就派下人请他来喝酒。正喝得高兴时,下人牵来一条狗,和坤指着狗说:“是狼(侍郎)是狗?”只见纪晓岚眼珠一转说:“上竖(尚书)是狗。”过了一会儿,和坤尴尬着笑了几声,纪晓岚呵呵笑了起来。(老师边讲边板书)生:齐大笑。师:谁听出来了,“狼”和“狗”尾巴有什么不同?借助电视中的一个片断引入课文,看学生的表现就知道课上学生一定兴趣盎然。
(二)制造悬念
一位教师在教《赠汪伦》这首古诗时,先介绍背景:“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所写,赠给他的好朋友汪伦的。说起李白,可真是大名鼎鼎,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孩子们眼睛瞪得圆圆的,悬念已成。“这个骗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汪伦。”孩子们更奇了。接着,老师不紧不慢地述说汪伦怎样写信将李白“骗”至家乡,与李白结为好友的故事。这里,老师在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解释题意中借机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诗中寻求结果的迫切心情,推进了对诗意的理解深度。
二、兴趣深度
兴趣的深度是指对象需要认识和获得的深刻程度。如,有些学生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局部现象产生兴趣,有些则对事物的本质的规律以及人们尚不了解的现象发生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到更高层次,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个性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在“结”的最后一个小环节——质疑、解疑方面下功夫。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的学习中,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夜归人”的理解上,把“夜归人”理解为借宿的人(即作者),把“归”理解为宾至如归(行人在风雪之夜行到一个可以投宿的地方,芙蓉山主人热情接待了这位客人,使客人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以外,还是把“夜归人”的“人”理解为主人自己,把“归”理解为回家,即旅人已经就宿在主人家,夜里听到狗叫,知道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这种观点让学生自己谈自己的理解,并设身处地的加以体会,如果你是作者,在风雪之夜,有何感觉?你认为哪种理解更为合理?并表白自己的观点,摆出充分的理由,使学生通过质疑,自己开动脑筋,多发展“直观思维”,拓展其思路,增强其想象力的培养,使自学兴趣在深度上得以加强。
三、活动调趣
活动的形式很多,说、诵、辩、唱、演均可。①说:指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编成快板,课堂上打起竹板说上几段,既调动了兴趣,又增强了理解记忆。②诵: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艺术手法处理变为有声语言,那更会收到感染人、震撼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诗歌、散文教学时不防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型的朗诵会,学生的感情能融进诗里行间,怎会不受感染而产生兴趣?③辩: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④唱:许多课文都可以和歌唱结合,如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唱《好汉歌》,学《白毛女》唱《北风吹》、《扎红头绳》,学《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唱李叔同的《送别》等等。⑤演:《陈涉世家》篇幅较大,故事情节较强,笔者将课文分成两大块:起义前、起义后,每大组学生负责演其中一块,老师指定一名能力较强的同学做导演,再由“导演”给每个人分配角色,以组为单位钻研课文,编好剧情,配上台词。“导演”威风凛凛,“演员”兴奋不已,每个人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学生在登台表演时,笔者还组织学生运用学到的戏剧理论进行评议,学生兴趣盎然。
四、自学兴趣
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也称兴趣的持久性,有的学生兴趣很不稳定。保持自学兴趣的持久性,首先让其明了,自学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明了语文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且与我们的平时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比如故事会、社会调查、小型话剧等一些形式来进行丰富。其次,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效果来激发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提高自学兴趣。如和蔼可亲的态度,善于控制和表达感情,主动创造民主、融洽气氛,或适当的小幽默、小游戏,激发其在“乐”中求知,陶冶情操。教师对教材的动情之处加以良好的处理,达到引人入胜。自学兴趣的广阔性、深刻性有机结合,长期的保持下去,久而久之,必定使学生在自然的学习中产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品质,达到语文工具性的要求,政治性的要求,这也是对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有力的挑战和促进,从而达到“大语文”的目的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