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能力与主体意识

【作者】 关息兰

【机构】 广西桂林市穿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是基础教育,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担负重要学科教学任务,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自己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以上能力呢?我认为:
  一、寻找新的生长点,铺设创新思维的路
  人的思维总是直接同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创新思维活动也总是产生于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寻找新知的生长点,开创一条创新学习的道路。
  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平均问题,先让学生练习“五一班有45人,一共糊了721个纸盒,平均每人糊了多少个?”的一步计算的等分除法应用题,复习“平均分”的概念和“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找出新知识的生长点。要此基础上,改变题目的两个条件,即得到书上的例3(育红小学五年级一班同学分组在小工厂糊纸盒。第一组23人,共糊386个,第二组22人,共糊335个。全班平均每人糊纸盒多少个?)学生比较两个例题,立刻找出例题中只要把纸盒总数变成了两部分,总人数也变成了两部分,而基本数量没有变化,所以解题时必须先求出纸盒总数和总人数。接着又变换一个条件“一组23人平均每人糊17个纸盒”,另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变。学生认识到这仅是把第一组糊的纸盒数变成了间接条件而已,只要先求出第一组糊的纸盒数就与例3一样了。最后让学生自学例4(更复杂的加权平均应用题),学生沿着分析思路,很轻松地自己学懂了新知识。
  二、一题多解萌芽创新意识
  根据不同的知识角度,不同的侧面要求解同一试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解题思路,深化思维活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一题目多解,是从典型的习题入手,适当变换条件和结论,对原理逐步加以引伸,发散和发展,循思设疑,让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从而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例:教学“学校食堂有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25千克可以烧80天,现改进炉灶,实际每天烧煤20千克,这样比原计划可多烧多少天?引导学生找窍门,思考,想出了以下几种解答方法:25×80÷20-80、(25-20)×80÷20、80×(25÷20)-80、80×(25÷20)-1。总之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即能夯实基础知识,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更能萌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一种独特的思路与解法固然算不上发明创造,但它确实是创新的萌芽。
  三、以论辩式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学生在论辩中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主要场所。传统的“师问生答知识传式”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它对学生的种思维禁锢过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现代化的课堂应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创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师生互动力、生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而论辩式课堂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高级形态,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论辩的过程中,学生想说、敢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寻找自己观点的依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做到在论辩中学习,在论辩中明理,在论辩中创新。
  四、提倡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氛围。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彻底摒弃“唯我独尊”、“一言堂”、“满堂灌”,使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老师有错允许学生提出意见,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形成“心理安全”及“心里自由”的情感。例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一位老师总结: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般人不在意,但有的小学生听后,脑海中会闪出等积的两个三角形,课后还试着去剪去拼,但结果并没有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找到“证据”后,向老师质疑:“等积的两个三角形,并不都能都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例如……”。教师听后,亦深感原先结语不当,并在课堂上当众作了纠正,还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求真创新精神。
  此外,学生提问时,教师要有专注的目光和神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即使问题提得不恰当或幼稚可笑,得到的将是教师耐心的帮助与亲切的关怀,这无疑对形成创新氛围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做到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时时流露。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