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作者】 杨桂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本文将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提出教师不光要对学生阅读教学进行指导,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具体论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在对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指导方面阐述利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巧妙引导做笔记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阅读指导;读书笔记;提高能力
【正文】一、绪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读书后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收获,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挑战。“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被人们长期实践证明为经验之谈的读书方法。经常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方便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呢?
二、指导的步骤和方法
(一)利用榜样力量,增强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意识。
在小学课内外阅读中,介绍伟人的故事很多。比如毛泽东读书时也是常常在书中写写画画,并在空白处批上“妙极”、“此处不通”等话语。还可以讲讲名人马克思的故事,他写《资本论》,阅读和摘录了1500多本书,共做了65本笔记;他读书时,常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空白处画满记号,方便以后能够非常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地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时善于做读书笔记,做一个认真读书的人。
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也应常做读书笔记,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与学生一起预习课文,在读书过程中,先不做笔记,遇到精彩的句子,有感悟的地方,在书上用批注式笔记,即在正文的空白处用简短的文字先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做上记号。比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有疑问的地方用“___?”等,把自己在书中做的笔记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既能以老师为学习榜样,又能学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二)教给多种技巧,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1.多摘录。阅读书报时遇到生动、精彩、优美、含义深刻的句子、段落,重要的警句格言、词语典故。自己认为有用的论断,以及有关的数字材料等,按照原文摘录下来,就是摘录式读书笔记。记这种笔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训练综合、概括的能力,积累有关的材料。比如,让学生写在专用的笔记本上,最后摘录在卡片上,便于日后查找和分类整理。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就不愁写不好作文。?
2.常提要。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懂,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给文章分段,小结文章的写法,把有关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列成提纲写笔记。写提纲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引用原文;要力求全面,不要遗漏要点,但也不要写得过于详细,叙述要简明扼要;提纲可分行排列,要尽量做到脉络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写梗概,能帮助学生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分析概括的能力。
3.诉心得。学生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可能产生很多感想,但是在一篇读后感中,只能集中地谈一两点认识深、感受大的体会,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抓住重点,中心明确。读后感要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认识,才能有所感。在写法上多是叙、议结合,适当引述原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
(三)与习作相结合,养成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教学中,可以把读书笔记的训练和作文训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善于积累生活素材,还要善于积累书面材料,勤做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一处夏天的写景”的文章时,在学生找夏天的活动后,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一些描写夏天特点的语句,如,描写夏天荷花的句子,描写夏天田野的句子,描写夏天的古诗名句……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在做课堂作文时,要求学生不看作文书,允许多看读书笔记,要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这样,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都很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常常对会用丰富词句的学生,给予“语言生动感人”“非常具体形象”等评价,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四)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兴趣在人的学习和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是获得知识、调动思维活动的巨大动力。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做读书笔记的作用,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才能激发他们做笔记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学做读书笔记。
1.小黑板做笔记潜移默化。指导班上的值日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的精辟的好句子,如:名言警句、典故、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小黑板上。这样做,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又营造了热爱学习,勤做笔记的氛围。
2.手抄报当笔记取长补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各自选好主题办手抄报,每周办一次,可以一个人办,也可以多人合办。要求学生把课内或课外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汇编在手抄报上。每周周星期一,把办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学习参观,并成立“学生评委组”评选“最佳小报”予以奖励。
3.多竞赛用笔记事半功倍。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认为既费时间又吃力,不大愿意做读书笔记。为了激发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勤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教师可每隔两周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赛题由学生从平时的课外读书笔记中选,内容可以是诗词、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参赛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觉得有挑战力。没参赛的同学也会跃跃欲试,尝试练习。这样的竞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做读书笔记的成功和喜悦,也能积累更多的课内外知识。
学生写读书笔记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教师只要通过“榜样——指导——参与——激励”这一过程的指导,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采取各种办法,吸引学生逐渐加入做读书笔记的行列。在教师耐心指导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习效率会越来越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课程标准[M].语文出版社出版.2001年出版
[2]钱钟书.管锥编[M].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读书后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收获,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挑战。“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被人们长期实践证明为经验之谈的读书方法。经常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方便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呢?
二、指导的步骤和方法
(一)利用榜样力量,增强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意识。
在小学课内外阅读中,介绍伟人的故事很多。比如毛泽东读书时也是常常在书中写写画画,并在空白处批上“妙极”、“此处不通”等话语。还可以讲讲名人马克思的故事,他写《资本论》,阅读和摘录了1500多本书,共做了65本笔记;他读书时,常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空白处画满记号,方便以后能够非常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地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时善于做读书笔记,做一个认真读书的人。
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也应常做读书笔记,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与学生一起预习课文,在读书过程中,先不做笔记,遇到精彩的句子,有感悟的地方,在书上用批注式笔记,即在正文的空白处用简短的文字先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做上记号。比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有疑问的地方用“___?”等,把自己在书中做的笔记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既能以老师为学习榜样,又能学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二)教给多种技巧,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1.多摘录。阅读书报时遇到生动、精彩、优美、含义深刻的句子、段落,重要的警句格言、词语典故。自己认为有用的论断,以及有关的数字材料等,按照原文摘录下来,就是摘录式读书笔记。记这种笔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训练综合、概括的能力,积累有关的材料。比如,让学生写在专用的笔记本上,最后摘录在卡片上,便于日后查找和分类整理。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就不愁写不好作文。?
2.常提要。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懂,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给文章分段,小结文章的写法,把有关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列成提纲写笔记。写提纲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引用原文;要力求全面,不要遗漏要点,但也不要写得过于详细,叙述要简明扼要;提纲可分行排列,要尽量做到脉络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写梗概,能帮助学生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分析概括的能力。
3.诉心得。学生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可能产生很多感想,但是在一篇读后感中,只能集中地谈一两点认识深、感受大的体会,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抓住重点,中心明确。读后感要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认识,才能有所感。在写法上多是叙、议结合,适当引述原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
(三)与习作相结合,养成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教学中,可以把读书笔记的训练和作文训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善于积累生活素材,还要善于积累书面材料,勤做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一处夏天的写景”的文章时,在学生找夏天的活动后,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一些描写夏天特点的语句,如,描写夏天荷花的句子,描写夏天田野的句子,描写夏天的古诗名句……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在做课堂作文时,要求学生不看作文书,允许多看读书笔记,要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这样,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都很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常常对会用丰富词句的学生,给予“语言生动感人”“非常具体形象”等评价,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四)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兴趣在人的学习和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是获得知识、调动思维活动的巨大动力。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做读书笔记的作用,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才能激发他们做笔记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学做读书笔记。
1.小黑板做笔记潜移默化。指导班上的值日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的精辟的好句子,如:名言警句、典故、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小黑板上。这样做,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又营造了热爱学习,勤做笔记的氛围。
2.手抄报当笔记取长补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各自选好主题办手抄报,每周办一次,可以一个人办,也可以多人合办。要求学生把课内或课外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汇编在手抄报上。每周周星期一,把办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学习参观,并成立“学生评委组”评选“最佳小报”予以奖励。
3.多竞赛用笔记事半功倍。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认为既费时间又吃力,不大愿意做读书笔记。为了激发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勤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教师可每隔两周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赛题由学生从平时的课外读书笔记中选,内容可以是诗词、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参赛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觉得有挑战力。没参赛的同学也会跃跃欲试,尝试练习。这样的竞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做读书笔记的成功和喜悦,也能积累更多的课内外知识。
学生写读书笔记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教师只要通过“榜样——指导——参与——激励”这一过程的指导,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采取各种办法,吸引学生逐渐加入做读书笔记的行列。在教师耐心指导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习效率会越来越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课程标准[M].语文出版社出版.2001年出版
[2]钱钟书.管锥编[M].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