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陈洪丹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实践中,我们要提高情境教学有效性,就要按情境的实际要求去进行,才能充分发挥情境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正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是合乎教学要求的。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也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可,并总结了不少经验。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为情境而情境”的不良做法,导致其效果打折。因此,如何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教学,就成为我们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谈谈实践与思考。
一、情境创设应充满童趣,趣化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教学,首要要求就是要发挥情境的趣味性功能,要用此趣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受趣吸引而乐于学习。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创设情境教学,趣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是我们创设教学情境的首要目的,又特别是在开课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更要注重趣味性,使之更能吸引学生参与,集中注意力,达到“收心聚视,凝神思考”的作用。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弄清实际学情。所以,在情境的创设上,我们要重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情境创设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情境即使在同一课堂,不同阶段、环节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种情境,都必须紧扣教学内容,这一点我们必须明了,因为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技能。虽然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但负载内容的情境还是应以此为主,又特别是在新授环节的情境,我们不仅要围绕教学内容而创设,更要突出重点、难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专注于重点知识的学习,更集中思考、理解难点知识。教学时,我们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抓关键词、重复出现的方法,让重点知识或难点得到强化,更好地引起学生关注。这样便能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现实中,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呈现,我们往往采用电子白板呈现来进行,即多媒体情境,关于重难点知识的呈现,多媒体课件界面要简洁,字体、颜色、大小我们可变化,要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
三、情境创设要培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思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促进思维发展,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而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中,除了激趣,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诱发思考。因为一个有效的情境,总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是分不开的,在每一个情境呈现即将完时,就会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源信息进行思考。这样的情境,有人常把它称之为问题情境,实际上,每一个情境的在结束时都会有“一问”,这一问便是学生思维参与的促进剂。例如,在教学“角的性质”时,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情境:“纸上有一个60°的角,操场上有一个很大的50°的角,比较一下,哪个角大呀?”有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操场上的那个角大!”一句话引起争论。接着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30°的角,运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放大10倍,让学生看,让学生猜现在是多少度了?有学生一听放大10倍,就是300°了!教室里开始了一场争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被我的设疑吸引了。在这过程中,无论对与不对,学生思维都被点燃,得到了思维锻炼。这正所谓是“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得”的道理所在,可以看出,情境在其中“惹”了一场课堂争论的“祸”。
四、情境创设要注重求真务实,联系现实生活
所谓求真务实,就是说我们创设的情境,要符合现实实际生活,那些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情境是要不得的,容易把学生引向歧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创设论,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唤起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真正的生活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施教,在新课改推进中,这既是要求,也是我们探索下步课改的一种重要策略,受到了学生青睐。目前,不光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会不由自主地用情境来包装课堂,让学生在情景化、情感化的身临其境中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内化知识,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实践证明,其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运用在数学课堂中,能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
[2]黎万海,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5年。
[3]朱成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11年。
一、情境创设应充满童趣,趣化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教学,首要要求就是要发挥情境的趣味性功能,要用此趣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受趣吸引而乐于学习。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创设情境教学,趣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是我们创设教学情境的首要目的,又特别是在开课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更要注重趣味性,使之更能吸引学生参与,集中注意力,达到“收心聚视,凝神思考”的作用。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弄清实际学情。所以,在情境的创设上,我们要重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情境创设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情境即使在同一课堂,不同阶段、环节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种情境,都必须紧扣教学内容,这一点我们必须明了,因为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技能。虽然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但负载内容的情境还是应以此为主,又特别是在新授环节的情境,我们不仅要围绕教学内容而创设,更要突出重点、难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专注于重点知识的学习,更集中思考、理解难点知识。教学时,我们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抓关键词、重复出现的方法,让重点知识或难点得到强化,更好地引起学生关注。这样便能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现实中,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呈现,我们往往采用电子白板呈现来进行,即多媒体情境,关于重难点知识的呈现,多媒体课件界面要简洁,字体、颜色、大小我们可变化,要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
三、情境创设要培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思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促进思维发展,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而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中,除了激趣,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诱发思考。因为一个有效的情境,总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是分不开的,在每一个情境呈现即将完时,就会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源信息进行思考。这样的情境,有人常把它称之为问题情境,实际上,每一个情境的在结束时都会有“一问”,这一问便是学生思维参与的促进剂。例如,在教学“角的性质”时,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情境:“纸上有一个60°的角,操场上有一个很大的50°的角,比较一下,哪个角大呀?”有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操场上的那个角大!”一句话引起争论。接着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30°的角,运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放大10倍,让学生看,让学生猜现在是多少度了?有学生一听放大10倍,就是300°了!教室里开始了一场争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被我的设疑吸引了。在这过程中,无论对与不对,学生思维都被点燃,得到了思维锻炼。这正所谓是“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得”的道理所在,可以看出,情境在其中“惹”了一场课堂争论的“祸”。
四、情境创设要注重求真务实,联系现实生活
所谓求真务实,就是说我们创设的情境,要符合现实实际生活,那些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情境是要不得的,容易把学生引向歧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创设论,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唤起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真正的生活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施教,在新课改推进中,这既是要求,也是我们探索下步课改的一种重要策略,受到了学生青睐。目前,不光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会不由自主地用情境来包装课堂,让学生在情景化、情感化的身临其境中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内化知识,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实践证明,其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运用在数学课堂中,能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
[2]黎万海,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5年。
[3]朱成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