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罗振华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福星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具。实践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增强实验的安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归纳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信息技术  运用  有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着力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节奏的加快,教学内容的增多,知识容量自然变大,迫使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以便更好的适应他们学习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知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走进课堂,成为我们创新教学手段,建构高效课堂的重要工具。而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更是信息技术助推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工具。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化学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其实验教学进行整合的实践意义。
  我们知道,化学实验大抵在三种,一是教师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分组实验,三是趣味小实验,这三种实验都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验,它们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加深对化学规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是用任何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但是,从传统的化学分组实验课教学现状分析,还普遍存在着实验目标不明确、方法简单呆板,学生操作不甚规范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可大大改变这些弊端,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屏呈现,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该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到的具体要求,这对于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特别是现在作为多媒体终端的电子白板的大屏来呈现,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更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很好地呈现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字幕,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这样,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而且也为实现实验教学的优化找到了良好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危险实验,有利于增强实验的安全性
  我们知道,化学实验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如某些气体易燃、易爆,有关强酸、强碱的实验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规程要求较高。一旦有误,不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虽然老师在演示时一再强调,但还是有学生听而不见,出现一些不按要求的操作。因此,实验操作前,我们有必要运用多媒体作方法的模拟演示,特别是通过正误两种演示并分析本操作的要点,让学生观察、判断,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准确规范。这样,即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又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大的帮助。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在点燃氢气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情景,真实而形象的说出违反操作规定的严重后果,这比老师“纸上谈兵”反复强调要印象深刻的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使学生在以后做相关实验时得到启迪,使实验操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验的对比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观察是是实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对比分析几种实验差别是的有效平台。要知道,很多实验需要对现象对比才能得出结论。但由于一些实验现象差别不大,对比起来比较困难,如利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研究镁、铝、锌、铁、铜的活动性实验,经过现象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可清楚地比较出金属活性顺序,既简单明了,又印象深刻。又如化学实验中有关气泡形成、颜色变化、沉淀产生等对比实验,借助大屏呈现来完成就会更加清晰明了,更利于学生观察,以及观察中的对比分析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在某个实验完成之后,将各个零散的实验部分的各种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过程等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帮助课件,呈现清晰过程,来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正确的感知认识。例如,在学生做完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实验后,我们就可将安装仪器的先后顺序、氧气的收集方法、拆卸仪器的先后顺序的投影到多媒体上,给学生放一遍。在学生做实验的基础上每到了小结的作用,这不仅使先后的实验现象连贯地再现,而且有效的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意义重大。不过,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手段的地位,即辅助性,不能夸大,更不能用之替代师生对话: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实验教学目的,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概念化、直观化、实验化。事实说明,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能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通过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打破传统的单一实验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佟雪莲,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7年。
  [2]马咏梅,刍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