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夯基础、突重点、破难点、规范写作
【作者】 王晓丽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龙藏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三年磨一剑,巨力无限好。又一个中考将要来临,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来组织学生复习呢?纵观最近几年语文中考题型,应紧扣考纲,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统筹兼顾,因材施教。具体方法是:把握三个阶段,强化三个重点。
一、 把握三个阶段
(一) 梳理知识,系统复习
1、 逐课梳理文言文,归纳实虚词的用法及重点课文重点的句子的翻译,总结知识点,精选练习题。
2、 立足课间,着眼课外。按文体复习课内现代文,总结知识及考点,再次授课,澄清疑点,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分析文章的规律性方法,辅以课外同类文章的解读,学以致用。
3、 把字词融于课文的复习中,可由一字知多字,由一词串起与之相关联的多个词,努力做到知一点,通一片。
4、 古诗词的复习每天上课前花10分钟,天天坚持,反复练习,让学生记牢记实,中考不丢一分。
(二) 重点突破,专题训练
1、 按中考复习四大板块梳理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类归纳。
2、 课内强化重点语段训练,文言文打破每册的界限作系统总结,现代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揣摩,研究规律。
3、 按“复习——方法——练习”的形式专项复习,方法指导与强化训练相结合,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技巧。
4、 梳理六册课本的字词,包括字音、字型、字义、关联词语、成语运用等,梳理六册的古诗词,以名句背诵默写赏析为主,加深理解。
5、 作文采用多写多练的方法,采用面批面改,学生互改,学生自改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水平。
(三) 查漏补缺,综合演练
1、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回炉补火”。
2、研究考试题型,从答题中寻找命题规律。
3、精选典型性、灵活性、实用性的题目强化。
二、 强化三个重点
(一) 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
1、 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
2、 词语、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
3、 名著积累。
4、 语文常识(包括语文知识、文学常识)积累等。
为了提高识记效果,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归类整理,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即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或按体裁分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学生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二是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评、自测、自查,也可让学生互查,教师抽查。三是每天10分钟的小卷测试,不断巩固。
(二) 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
1、了解阅读的能力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是以理解为目标,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阅读能力层次。
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我们将阅读的程序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3、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4、提供各种体裁的典型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能力培养来源于阅读经验,阅读步骤具体操作的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量的阅读可以培养较好的语感,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严谨,激发潜能。同时在阅读中通过把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思路的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训练中不断提高。
(三)重视写作能力的训练
1、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属于“创造级”。因此复习阶段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个“要素”来写文章,可是在必须打好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所以我们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背景下,仍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感,特别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2、要求学生求真务实。即务求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务求感情真挚。在复习阶段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把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3、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张扬个性。要求学生写作中尝试表达上的新角度、新见解,形式上的新样式、新手法,思维方法上的与众不同。让学生把近期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在审题方面的得与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布局谋篇的,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语言亮丽、情感独特的。
总之,在初三复习中,前期全面撒网,横向梳理课本,纵向梳理考点,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搞压题猜题。后期突出重点,回炉补火,稳步推进,最后一周放手复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复习。重视积累,突出读写,着眼运用,鼓励创新,培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考的要求。
一、 把握三个阶段
(一) 梳理知识,系统复习
1、 逐课梳理文言文,归纳实虚词的用法及重点课文重点的句子的翻译,总结知识点,精选练习题。
2、 立足课间,着眼课外。按文体复习课内现代文,总结知识及考点,再次授课,澄清疑点,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分析文章的规律性方法,辅以课外同类文章的解读,学以致用。
3、 把字词融于课文的复习中,可由一字知多字,由一词串起与之相关联的多个词,努力做到知一点,通一片。
4、 古诗词的复习每天上课前花10分钟,天天坚持,反复练习,让学生记牢记实,中考不丢一分。
(二) 重点突破,专题训练
1、 按中考复习四大板块梳理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类归纳。
2、 课内强化重点语段训练,文言文打破每册的界限作系统总结,现代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揣摩,研究规律。
3、 按“复习——方法——练习”的形式专项复习,方法指导与强化训练相结合,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技巧。
4、 梳理六册课本的字词,包括字音、字型、字义、关联词语、成语运用等,梳理六册的古诗词,以名句背诵默写赏析为主,加深理解。
5、 作文采用多写多练的方法,采用面批面改,学生互改,学生自改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水平。
(三) 查漏补缺,综合演练
1、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回炉补火”。
2、研究考试题型,从答题中寻找命题规律。
3、精选典型性、灵活性、实用性的题目强化。
二、 强化三个重点
(一) 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
1、 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
2、 词语、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
3、 名著积累。
4、 语文常识(包括语文知识、文学常识)积累等。
为了提高识记效果,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归类整理,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即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或按体裁分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学生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二是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评、自测、自查,也可让学生互查,教师抽查。三是每天10分钟的小卷测试,不断巩固。
(二) 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
1、了解阅读的能力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是以理解为目标,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阅读能力层次。
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我们将阅读的程序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3、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4、提供各种体裁的典型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能力培养来源于阅读经验,阅读步骤具体操作的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量的阅读可以培养较好的语感,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严谨,激发潜能。同时在阅读中通过把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思路的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训练中不断提高。
(三)重视写作能力的训练
1、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属于“创造级”。因此复习阶段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个“要素”来写文章,可是在必须打好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所以我们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背景下,仍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感,特别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2、要求学生求真务实。即务求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务求感情真挚。在复习阶段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把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3、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张扬个性。要求学生写作中尝试表达上的新角度、新见解,形式上的新样式、新手法,思维方法上的与众不同。让学生把近期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在审题方面的得与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布局谋篇的,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语言亮丽、情感独特的。
总之,在初三复习中,前期全面撒网,横向梳理课本,纵向梳理考点,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搞压题猜题。后期突出重点,回炉补火,稳步推进,最后一周放手复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复习。重视积累,突出读写,着眼运用,鼓励创新,培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