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策略

【作者】 李利飞

【机构】 四川省蓬安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课题或项目研究为载体的,以完成高中语文教学 :任务为目的的,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必修课程,它要求高中学生 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内外的语文现象, 并借助汉语言文学这 一工具去获取知识和掌握事物规律,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 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 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项必修课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主动求索、勇于实践、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 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 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 只要处理好设计研究、 组织专题探讨和延续性研究这三方面的有关问题, 语文学习必能教学 相长。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文本研究;其 二是拓展研究。具体的讲,有以下内容:
   一、文本研究  文本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 它结合课本内容。 体现教材的知 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 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 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 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 这类问 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 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如果 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下资料,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 简单。这里面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 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 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 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
   2、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如 教苏洵的 《六国论》 时, 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 ①六国破灭之我见; ②谈苏洵的 《六 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 。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这 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 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 式和渠道。
   3、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小论文 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 撰写成一篇有理有 据的文章。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 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 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拓展研究  拓展研究就是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 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 是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 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一些研究的专题供学生选择。如《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社会的发展》 、 《(红楼梦)中诗词的特色和作用》 、 《(三国演义)中战略和战术的研究》 、 《鲁迅小说 的艺术特色》等专题。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研究方向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 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
   2、指导研究方法 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 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 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 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也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 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 研究,如何撰写论文。
   3、定期检查并指导 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 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 会出 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专题出现难题而手足无措;专题研 究和课堂学习出现了时间、场地、复习考试等矛盾。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过问,给 予指导,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这样,就会使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继续研究下去。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师资问题。要顺利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建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关键是要调动广 大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积极性,转变他们的观念,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具体实施中应把 教材编制与师资培训结合起来。
    2、课程内涵问题。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由一系列的主题单元构成,以研究性学习的方 式实施,其优点是研究主题选择的灵活性很强,其缺点是学习内容不系统,且不易体现出学 习内容和研究层次的递进序列。 如何在保持选择性的同时体现适当的序列性, 这是需要在实 践中加以探索的问题。
    3、 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目的的新型课程, 不仅以相对独立的实体形态存在着, 而且以非实体形态存在于学校 教育的一切活动过程之中,尤其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 享与合作, 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