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素养建设

【作者】 蒋 嫄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城关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要完成奠基重任,必然要求高素质教师。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需要有良好的师德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  自身素养  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甚至影响着他育下的一代人。在这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风口浪尖,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更有特别意义。又特别是像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因为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提升语文教师素养就相当于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强化师德,以崇高的师表形象影响学生
  崇高的师德是教师赢得学生信赖的前提,也是教师自身爱岗敬业的不竭动力。教师要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没有崇高的师德作保证,根本就是不能达到的。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建设第一步就应从师德建设开始,检点自身言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情操上、道德上、风貌上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崇高的师表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语文的物质魅力感染学生,从而塑造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二、不断学习,以渊博的文化学识取信学生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自身没有“一桶水”又拿什么奉献给学生。一个受到学生尊重的教师,他必然具有渊博的学识,是知识的化身。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建设
  (一)熟练掌握语文知识。要培养小学生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能力,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掌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艺术等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在教学中准确传授语文知识,不出现知识性错误,保证教学质量。
  (二)扩充科学知识。单就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涉及到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知识外,还涉及到天、地、数、理、化等学科知识。此外,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生活实践中也必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也会产生各种各样问题,有大自然的、有历史地理的、有科学技术的等等,都会引起他们兴趣,都想问个“为什么”。在孩子们心目中,教师的知识是渊博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许多问题。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并且有责任把他们求知欲引导到主动探究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语文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会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当然,这不是要求教师精通各种学问,而是知识面要尽量宽一些,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三、锐意进取,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有了文化知识,相当于茶壶里有了饺子,要想倒出来,还必须有办法,也就是需要传道授业的专业技术,即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要有锐意进取的意识,不断充电提升自己,以高超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尊重和积极参与。
  (一)具备分析教材能力。教师具有较强的分析教材能力,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分析教材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认真钻研,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序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明确训练重点和理解难点。任何一堂课文课都应有教学重点的和非重点,不可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分析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角度来处理教材的难易。要善于把教材中难点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把重点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有的教师常常忽略学生实际水平,从成人角度出发,用成人思维考虑问题,在使用教材时,或不顾学生接受能力,随意增加内容,提高教学要求,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又降低了课堂效率;或是对己经学过内容一再简单重复,学生毫无兴趣,既损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影响了教学进程。
  (二)具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要建立在教材和学生实际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两方面情况了解得越深入,设计的教案就越有效。另一方面,教育设计应防止只重花样、不求效果错误作法。一堂课上,又让学生观看录像片断,又搞投影演示,又进行配乐分角色朗读,又演课本剧,又是分组讨论,又是当众发言,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进行扎扎实实训练,成效是非常低的。因此,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教学形式,慎重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扎实训练,讲求实效。流程设计要科学合理搭配,就像弹钢琴一样,十个指头协调起来,才能奏出美妙的旋律。
  (三)具备课堂应变能力。教师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临时问题,效果怎样反映出教师应变能力的强弱、教学水平的高低。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技巧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不仅来源于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以及教学经验,还来源于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好课堂预设性和动态生成性的关系,发挥教学机智,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①口齿清楚,准确精练。教师普通话教学,声音要清晰悦耳,发音字正腔圆。用词准确鲜明,切忌词不达意,含糊不清,重复啰嗦。②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灵活的表达方式,增强教学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还要借助语调,面部表情和体态,准确表达思想感情。说话的音量和节奏要适当,以增强表达感情的作用。③言之有序,富于启发,教师说话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前后连贯,重点突出,言简意骇,启发思考。如果颠三倒四,不得要领,就谈不上具有启发性了。教师在工作中使用书面语言要有观点,有事实;有论述、有说明;有分析、有综合;有逻辑,有条理。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形象的叙述、生动的描绘,才能对学生有启迪。
  总之,民族复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要完成语文的奠基重任,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养建设,不断学习,锐意进取,达到有良好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专业技术素养要求,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定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广州市艺术学校,2002年版。
  【2】董吉贺,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李丽娟,偏远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