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作者】 单中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总体水平。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让小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一是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二是让学生学会观察;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四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语言积累;五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六是让学生多练习;七是抓好作文的评改。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水平 真话 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人在生活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1]但当前小学生的作文现状则是:学生怕上作文课的有之;视写作文为负担,厌烦写作文的有之;一提笔就是假、大、空,就是背来的范文中的文字,胡编乱造的亦有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让写作真人真语透真情
作文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学会真诚的学问。小学生在习作的内容、情感上应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应贯穿一个“活”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记人记事的本领,写真事,写真人,吐真情,让学生倾吐自我的真情。
1.品味美文,感悟写作应表达真情。
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思想感情,这样,学生逐步懂得了写文章必须表达真情。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五年级上册)时,我引导学生揣摩:五壮士把敌人引到绝路上,为什么在眺望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兵远去的方向时,脸上会露出胜利的喜悦?跳崖就意味着牺牲,就要牺牲了,却能喜悦,五壮士的内心激荡着一种什么感情呢?学生通过思索,体会到五壮士的内心有着保卫祖国江山、保护人民群众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情怀,这种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心灵震颤,从而使他们明白,要写出好的作文,首先需要表达真情。
2.循循善诱,尽吐真情。
学生的童年是梦的季节,他们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同时也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怕受到责骂,怕招来讥笑,总不敢把心里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作为老师,我们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写出来。作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如何引导学生倾诉心中真实的想法呢?
(1)善捕捉契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以前我让学生写周记时总鼓励学生说真话,叙真情,但总是收效甚微。有一次下课,值日班长冰冰同学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你不是说不能乱扔纸吗,你怎么把碎纸放在粉笔盒里呢?”我一愣,随即对她说:“对不起,我以后会注意的。”接着我对她说:“你今天这个值日班长当得挺尽职的,你能否把你刚才发生的事及心里的想法写下来,明天交给我看看?”她肯定地点点头。第二天,我认真地批改了她的习作,让她当众在全班朗读。经此一激励,学生大都能在以后的习作中针对某种现象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
(2)与学生谈心,让生适时表露心声。
做到这一点挺不容易的,因为作为一名老师,无形中总以高姿态来俯视学生,也就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老师应主动放下架子,平时多注意学生的点点滴滴,多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多与学生拉家常。让学生乐于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心事,这里老师是旁观者、是帮助者,默默倾听,认真关注,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掌握火候,趁机让学生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二、让写作观察有所得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农村学生的生活极为丰富,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眼前。教师不能生硬地规定作文题目和写作范围,应该放手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人、景、物写出来。教学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为写作积累素材。春天,引导学生观察万物复苏的田野,参加植树、种花,放风筝……夏天,带领孩子们一同捕蝉,到大树林中纳凉,在家人的陪同下去游泳……秋天,和孩子们一同爬山,观察漫山遍野的菊花,参加秋收,欣赏丰收的美景……冬天,师生一同扫雪,让学生去充分体验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欣赏如画般的雪景……虽然这些有意无意的活动、实践和观察费力不少,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激情,积累了第一手写作材料,为学生们掘开了写作之源。
四年级下册《语文》积累·运用三的习作训练写一种小动物,教师在指导上要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喜爱的小动物,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作时,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可以先写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头部、身体、尾巴、四肢等,然后再写它们的生活习性,包括吃食、活动、睡觉等方面的特点,还可以写出小动物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从而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学生学会了观察,写起来就有条不紊了。
三、让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想象能力的培养。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要抓住有想象色彩的文体,抓住有丰富内涵的故事情节和场景,特别是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想象,开发潜能,以求发展。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了想象能力,再运用到作文实践中去。
2.结合课文进行想象作文的训练。
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学时,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顺着课文的思路,续写故事。例如课文《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小男孩哭着跑走以后,怎样想?怎样做?”进行联想续写。
有的课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在过渡环节上,对人物情节写得十分简炼。遇到这样的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想象,补写一段相关的情节,进行扩写练习。如学了《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扩展思考。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的办法。写“我的奇思妙想”,以便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这样一方面能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写作的训练,另一方面又深化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多次进行这样“扩写或补写”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写作在于课堂教学中语言积累
学生作文是调动自己平日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用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个人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只能依赖于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扎实抓好阅读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利于语言积累的内容,课文后面的“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喜欢的部分”,语文园地后面的“读读背背”、“日积月累”,这些都是精彩之处的直接积累。丹麦语言学家耶培森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2]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以书为本,督促学生做好课本上的语言积累。
五、写作在于广泛的课外阅读
1.通过“读书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高年级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交流了读书经验,锻炼了口头表达力及胆量,同时激发了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结合课文,激发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
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
3.利用电视剧,诱导学生多读名著。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上演。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完了电视剧后,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学生就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养料了。
六、让写作“勤有功”
1.听中练。
孩子学习说话,首先是从听大人说话中来学习的,小学作文教学也应当从这里入手。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经常给孩子讲些故事,这些故事一定要讲得有感情、有逻辑、有层次,这些故事就是提供给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就不再为无从下手而抓耳挠腮。
2.看中练。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些任务,如看家长做某种菜的过程,看某种农作物栽种过程,看一部有意义的电视连续剧等,然后写成作文,教师进行指导批改,并以朗读的形式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讲解其中那些属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的片段,以学生的习作为例子进行讲评,学生容易接受,收效也好。
3.做中练。
让学生做些小制作,然后把材料准备,制作经过,小制作的构思、功能,制作要注意的问题等,按照制作程序写出来,就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说明文。例如让学生制作毽子,并把制作过程写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说明文。
4.说中练。
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经常举办些即兴演讲赛,在演讲结束后,让学生把演讲内容整理成书面作文。由口头演讲材料变成书面作文,既是一次再创作,更是一次创作层次上的提升。
5.仿中练。
阅读一篇优秀习作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该习作的特点,如命题、语言、构思等,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写作,这是快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学习《海上日出》时,让学生勾画反映日出时天边变化的句子,学生按照文章顺序依次划出了“那时天边还没有大亮”、“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脸”、“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跳出了海面”。这时教师根据这一主线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在写海上日出时是以时间为顺序的,然后让学生仿照《海上日出》写一篇《中秋夜的月亮》。通过仿写,学生就会很快理解说明文有以时间为序的结构方式。
6.比中练。
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的作文比较,从而发现自己在选材、立意、构思、表达方式等许多方面与别人的差别,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与同类型的课文进行比较。
七、让写作“改而精”
1.评改作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该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所以可以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由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四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2.展示优秀作文。
在教室里选一处“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出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可以推荐到一些报刊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总之,要突破习作教学这一攻坚战,教师务必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说真话,抒真情;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各种形式练习习作;有效抓好学生作文的评改,真正让学生做到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第370页。
[2]《课堂教学语言积累策略浅谈》,http://www.xzedu.net.cn/ktoblog/UploadFiles/2008 ... 23K 2008-12-22.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版本第526页。
[2]李敏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四川教育出版社版本第62页。
[3]叶圣陶《给初学写作者》,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版,第1页。
[4]王雪梅:《构建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体系》http://www.cqdy.com.cn
[5]《学语文新课标要求》http://zhidao.baidu.com/que73.htm130K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水平 真话 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人在生活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1]但当前小学生的作文现状则是:学生怕上作文课的有之;视写作文为负担,厌烦写作文的有之;一提笔就是假、大、空,就是背来的范文中的文字,胡编乱造的亦有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让写作真人真语透真情
作文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学会真诚的学问。小学生在习作的内容、情感上应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应贯穿一个“活”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记人记事的本领,写真事,写真人,吐真情,让学生倾吐自我的真情。
1.品味美文,感悟写作应表达真情。
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思想感情,这样,学生逐步懂得了写文章必须表达真情。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五年级上册)时,我引导学生揣摩:五壮士把敌人引到绝路上,为什么在眺望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兵远去的方向时,脸上会露出胜利的喜悦?跳崖就意味着牺牲,就要牺牲了,却能喜悦,五壮士的内心激荡着一种什么感情呢?学生通过思索,体会到五壮士的内心有着保卫祖国江山、保护人民群众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情怀,这种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心灵震颤,从而使他们明白,要写出好的作文,首先需要表达真情。
2.循循善诱,尽吐真情。
学生的童年是梦的季节,他们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同时也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怕受到责骂,怕招来讥笑,总不敢把心里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作为老师,我们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写出来。作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如何引导学生倾诉心中真实的想法呢?
(1)善捕捉契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以前我让学生写周记时总鼓励学生说真话,叙真情,但总是收效甚微。有一次下课,值日班长冰冰同学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你不是说不能乱扔纸吗,你怎么把碎纸放在粉笔盒里呢?”我一愣,随即对她说:“对不起,我以后会注意的。”接着我对她说:“你今天这个值日班长当得挺尽职的,你能否把你刚才发生的事及心里的想法写下来,明天交给我看看?”她肯定地点点头。第二天,我认真地批改了她的习作,让她当众在全班朗读。经此一激励,学生大都能在以后的习作中针对某种现象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
(2)与学生谈心,让生适时表露心声。
做到这一点挺不容易的,因为作为一名老师,无形中总以高姿态来俯视学生,也就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老师应主动放下架子,平时多注意学生的点点滴滴,多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多与学生拉家常。让学生乐于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心事,这里老师是旁观者、是帮助者,默默倾听,认真关注,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掌握火候,趁机让学生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二、让写作观察有所得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农村学生的生活极为丰富,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眼前。教师不能生硬地规定作文题目和写作范围,应该放手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人、景、物写出来。教学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为写作积累素材。春天,引导学生观察万物复苏的田野,参加植树、种花,放风筝……夏天,带领孩子们一同捕蝉,到大树林中纳凉,在家人的陪同下去游泳……秋天,和孩子们一同爬山,观察漫山遍野的菊花,参加秋收,欣赏丰收的美景……冬天,师生一同扫雪,让学生去充分体验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欣赏如画般的雪景……虽然这些有意无意的活动、实践和观察费力不少,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激情,积累了第一手写作材料,为学生们掘开了写作之源。
四年级下册《语文》积累·运用三的习作训练写一种小动物,教师在指导上要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喜爱的小动物,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作时,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可以先写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头部、身体、尾巴、四肢等,然后再写它们的生活习性,包括吃食、活动、睡觉等方面的特点,还可以写出小动物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从而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学生学会了观察,写起来就有条不紊了。
三、让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想象能力的培养。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要抓住有想象色彩的文体,抓住有丰富内涵的故事情节和场景,特别是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想象,开发潜能,以求发展。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了想象能力,再运用到作文实践中去。
2.结合课文进行想象作文的训练。
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学时,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顺着课文的思路,续写故事。例如课文《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小男孩哭着跑走以后,怎样想?怎样做?”进行联想续写。
有的课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在过渡环节上,对人物情节写得十分简炼。遇到这样的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想象,补写一段相关的情节,进行扩写练习。如学了《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扩展思考。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的办法。写“我的奇思妙想”,以便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这样一方面能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写作的训练,另一方面又深化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多次进行这样“扩写或补写”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写作在于课堂教学中语言积累
学生作文是调动自己平日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用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个人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只能依赖于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扎实抓好阅读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利于语言积累的内容,课文后面的“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喜欢的部分”,语文园地后面的“读读背背”、“日积月累”,这些都是精彩之处的直接积累。丹麦语言学家耶培森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2]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以书为本,督促学生做好课本上的语言积累。
五、写作在于广泛的课外阅读
1.通过“读书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高年级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交流了读书经验,锻炼了口头表达力及胆量,同时激发了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结合课文,激发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
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
3.利用电视剧,诱导学生多读名著。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上演。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完了电视剧后,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学生就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养料了。
六、让写作“勤有功”
1.听中练。
孩子学习说话,首先是从听大人说话中来学习的,小学作文教学也应当从这里入手。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经常给孩子讲些故事,这些故事一定要讲得有感情、有逻辑、有层次,这些故事就是提供给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就不再为无从下手而抓耳挠腮。
2.看中练。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些任务,如看家长做某种菜的过程,看某种农作物栽种过程,看一部有意义的电视连续剧等,然后写成作文,教师进行指导批改,并以朗读的形式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讲解其中那些属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的片段,以学生的习作为例子进行讲评,学生容易接受,收效也好。
3.做中练。
让学生做些小制作,然后把材料准备,制作经过,小制作的构思、功能,制作要注意的问题等,按照制作程序写出来,就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说明文。例如让学生制作毽子,并把制作过程写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说明文。
4.说中练。
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经常举办些即兴演讲赛,在演讲结束后,让学生把演讲内容整理成书面作文。由口头演讲材料变成书面作文,既是一次再创作,更是一次创作层次上的提升。
5.仿中练。
阅读一篇优秀习作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该习作的特点,如命题、语言、构思等,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写作,这是快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学习《海上日出》时,让学生勾画反映日出时天边变化的句子,学生按照文章顺序依次划出了“那时天边还没有大亮”、“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脸”、“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跳出了海面”。这时教师根据这一主线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在写海上日出时是以时间为顺序的,然后让学生仿照《海上日出》写一篇《中秋夜的月亮》。通过仿写,学生就会很快理解说明文有以时间为序的结构方式。
6.比中练。
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的作文比较,从而发现自己在选材、立意、构思、表达方式等许多方面与别人的差别,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与同类型的课文进行比较。
七、让写作“改而精”
1.评改作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该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所以可以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由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四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2.展示优秀作文。
在教室里选一处“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出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可以推荐到一些报刊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总之,要突破习作教学这一攻坚战,教师务必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说真话,抒真情;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各种形式练习习作;有效抓好学生作文的评改,真正让学生做到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第370页。
[2]《课堂教学语言积累策略浅谈》,http://www.xzedu.net.cn/ktoblog/UploadFiles/2008 ... 23K 2008-12-22.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版本第526页。
[2]李敏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四川教育出版社版本第62页。
[3]叶圣陶《给初学写作者》,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版,第1页。
[4]王雪梅:《构建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体系》http://www.cqdy.com.cn
[5]《学语文新课标要求》http://zhidao.baidu.com/que73.htm1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