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随文写段在语文读写结合中的应用

【作者】 张丽娟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镇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文写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阅读与写作共赢的有效举措。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将读写结合、随文写段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实施,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以读为促与的仿写能力能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随文写段  应用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用”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显性读写结合是实现“语用”教学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以写段训练为主。课文是基础性的语文课程资源,利用课文进行写段训练是最便捷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具体化途径。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我们采取了随文写段训练。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谈谈随文写段在读写结合中的应用开展。
  一、引导学生读段落
  读段是随文写段训练的第一步,是一种显性读写结合方式。既然是读写结合就要先读后写、以读促写。在写段之前读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谓读段,就是利用个读、分组读、齐读、想象读、对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和手段,读段的结构、段的顺序和段的语言的特点,为写段做好情感和技术上的充分准备。例如,张祖庆老师在教学《和时间赛跑》时,将该文的四个自然段作为段落教学内容。张老师首先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该段的四句话,让学生从这四名同学中选出位领导,从而引导学生类比出“总分”的段落结构,即第一句与后面几句话的关系。然后提问学生“爸爸能不能颠倒顺序说”,让学生感悟语段的表达顺序昨天——童年——生命)和表达意图。紧接着,又通过自己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品出了该段的语言特点(“永远”、“再也不”、“了”)。最后,在去掉这些文字的师生对比朗读中,引领学生悟出文字表达背后的情感,从而为后面引导学生根据身边观察到的普通事物写段,在段落技术和语言情感上奠定了必要的支持。
  二、引导学生仿段落
  仿写段落是随文写段的重点,是读写结合方法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如何让学生仿写?对于小学生,让学生读的教材就是我们充分发挥教材是例子作用的良好策略,也就是要引导学生仿写。仿什么的问题便是写段的关键,这也是我们老师教学的重点所在。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要解决仿什么的问题,就是要求学生仿段的结构、段的语言和段的顺序。理解并把握了这三个方面,那学生就可以进行仿写,写作起来也就没有那么难了。在仿写之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找到仿写点和仿写方法,这个方法一定要结合教材讲解,不能脱离例子而生硬的讲解。例如,仿写段落的顺序,我们就可以教材讲段落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承接式等,而总分式又演变成了好几种的方式,如“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这样多的结构方式,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训练,学生是写不出来的,也是达不到写作效果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在讲解的基础上,多引导学生读、揣摩,体会方法和要领,然后,再搭建平台,让学生写,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能仿结构,做到一次一个重点,逐步训练学生。这样就能在长期有序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践中,我们看到个别教师上作文课,总喜欢用成人的套路去要求学生,由于要求太高,学生总不能感受到进步和成功,因而写作兴趣得不到培养,到后来就开始讨厌作文了。这是导致学生“谈文色变”的重要原因。
  三、引导学生评段落
  学生写段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模仿、类推,最终内化、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写段的及时评价至关重要。是他们获得写作动力的源泉。写段主要是写段的结构、段的顺序和段的语言,那么教师评段时也主要从这三方面下手。每一节课训练的重点可能不二样,有时偏重结构,有时着重语言,因此每节课主要评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例如,我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进入学生展示环节时,其中一名学生读段如下:“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有的……”读到最后没有总结,因此我这样评价:“她的段落结构是‘总分’,最好添上一个结尾。”紧接着,另一名学生读到:“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有的……。正像人们说的那样,一半是海滩,一半是贝壳。”“不错的结尾!”我兴奋地鼓励她,然后这样点拨:“还可以怎么结尾?海滩上有什么?”“沙子。”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恩,那还可以说,海滩上一半是沙子,一半是贝壳。”我引领学生一起说出精彩的结尾,完成了本课的教学。这节课是第一次出现“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因此我主要评价了学生对段落结构的理解与把握,对构段成“总分”结构的学生及时指出错误,对构段成功的学生大加赞赏,从而引领全部学生向本课训练的新构段方式逐渐迁移。
  在评写段落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修改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因为修改是学生以文为例进行仿写的依据,如何修改,也应要求学生在细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对比,找到不同之处,再进行修改。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提高。
  总之,随文写段是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方式,这儿分三步走,只是为了更好表达的需要,实践中却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就像一首完整的歌曲,离不开前奏、间奏和尾奏,每一步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教师在第二学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走施随文写段训练,学生的写段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升,就会为学生的起步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梨仙,例谈随文练笔,让读写共赢[J].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
  [2]黄苹,在随文练笔中追求阅读与写作的“互利互惠”[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3]吴秀珍,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浙江教育科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