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易存的误区浅析
【作者】 李 杨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不可否认,多媒体功能强大,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不能过渡依赖,不合理的运用也会出现或这或那的误区。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运用 误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非常飞速发展。今天,多媒体走进课堂,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强大的功能,不仅能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降低知识学习难度,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有效性。正因为如此,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在为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堂喝彩之余,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多媒体教学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许多老师把多媒体当成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法宝,一味的求多、求新,甚至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大容量,使得多媒体成为新的灌输工具,导致课堂上热闹有余而整体教学效果不佳。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或存在的误区。
一、多媒体替代教师而喧宾夺主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平台。学生虽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然而,由于我们教师对此的热衷,让多媒体成了语文课堂中的“主”了,不仅越过了“辅助”定位,还非常热衷,甚至过高夸大其作用。怪不得有不少老师这样感叹:过不了多久,我们的老师就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给学生上课了,或制作一个课件,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多媒体将我们解放啦!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一个误区,因为多媒体技术虽然拥有这么多的优势,但不可能是语文教学的万能钥匙,那种希望通过多媒体替代教师作用的想法是非常片面的,其做法更是错误的。因为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这是多媒体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课堂上,还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合作,探究,在讨论的过程中适时的进行引导,点拨来获取新的知识,得到新的体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视听轰炸,把人当作内存巨大的计算机的做法,将再次把我们拉回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只不过是由“人灌”变为“机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就将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认为多媒体就可以取代教师而成为课堂的主宰的想法,是非常片面的。
二、过分追求“花哨”而事倍功半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直以来都是多媒体的优势所在。但有的教师还觉得不够,想尽量使多媒体给学生在感官上更多刺激,于是为增强界面“花哨”的元素增多了。要知道,与知识无关的元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激趣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想到,其出现会因为新奇而吸引学生注意,把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分散了,出现了激发的不是学习兴趣而是观察的兴趣,得不偿失。因此,在多媒体运用中,我们不应图“花哨”而大量使用无关的图片、声音、GIF动画或视频,将会产生不良效应。一位老师以多媒体上《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时,将诗中描绘的几个画面都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结果,每展示一副祖国大好河山的画面,学生都发出一片惊叫声,续之于笑声,喊声,教师本想在每副插图展出时加以讲解,可很难要求学生安静下来,结果一首朗朗上口的词硬是上成了图画欣赏课。其结果是学生要学的,教师要讲都淹没在一片“热闹非凡”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媒体的兴趣将代替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过多地、过滥地追求这些新元素、新刺激,要根据需要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科学设计,合理运用,有效成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不能越俎代庖。
三、过于程序化而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多媒体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特别是现在很多年青语文老师,都喜欢运用多媒体上课。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是需要以课件为准备的,多媒体用得是否好,主要看课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而我们有的老师在课前就已经将很多的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在课件中安排好了,上课时候只要点击鼠标,课文的内容就按一定的顺序就展示出来了,而这些课件展示的教学内容过于程序化,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因为课堂问题都是教师提前设计好了的,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泯灭,必将使教育“穿新鞋走老路”。我听过许多老师用多媒体上课,都犯有这样的毛病,认为一堂课只要按老师的设计把他表演完了,这节课就算是结束了,而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这样一来,师生之间就很难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用课件演示代替板书设计,用媒体诵读代替教师范读,用音像动画、网络资料代替讲解,教师端坐在电脑前,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是需要交流与沟通的,师生面对面的进行传授知识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传情达意的动作、内涵丰富的面部表情无疑是最好的传授方式。而这一切是端坐在电脑前的教师和计算机都难以做到的,更别说注意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那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便只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去掌控课堂,学生就成了始终仰着脖子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主体。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其先天的不足。这是事物两面性决定的,不能因为多媒体是高科技的化身而不存在这种性质。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扬长避短,适时使用,把多媒体作为我们教学中的辅助工具,那么,多媒体才能为我们语文课堂添光增彩,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姜雪茸,浅析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
[2]赵秉东,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学理论,2013年。
[3]张丽华,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浅析[J].现代语文,2007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运用 误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非常飞速发展。今天,多媒体走进课堂,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强大的功能,不仅能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降低知识学习难度,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有效性。正因为如此,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在为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堂喝彩之余,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多媒体教学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许多老师把多媒体当成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法宝,一味的求多、求新,甚至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大容量,使得多媒体成为新的灌输工具,导致课堂上热闹有余而整体教学效果不佳。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或存在的误区。
一、多媒体替代教师而喧宾夺主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平台。学生虽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然而,由于我们教师对此的热衷,让多媒体成了语文课堂中的“主”了,不仅越过了“辅助”定位,还非常热衷,甚至过高夸大其作用。怪不得有不少老师这样感叹:过不了多久,我们的老师就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给学生上课了,或制作一个课件,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多媒体将我们解放啦!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一个误区,因为多媒体技术虽然拥有这么多的优势,但不可能是语文教学的万能钥匙,那种希望通过多媒体替代教师作用的想法是非常片面的,其做法更是错误的。因为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这是多媒体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课堂上,还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合作,探究,在讨论的过程中适时的进行引导,点拨来获取新的知识,得到新的体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视听轰炸,把人当作内存巨大的计算机的做法,将再次把我们拉回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只不过是由“人灌”变为“机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就将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认为多媒体就可以取代教师而成为课堂的主宰的想法,是非常片面的。
二、过分追求“花哨”而事倍功半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直以来都是多媒体的优势所在。但有的教师还觉得不够,想尽量使多媒体给学生在感官上更多刺激,于是为增强界面“花哨”的元素增多了。要知道,与知识无关的元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激趣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想到,其出现会因为新奇而吸引学生注意,把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分散了,出现了激发的不是学习兴趣而是观察的兴趣,得不偿失。因此,在多媒体运用中,我们不应图“花哨”而大量使用无关的图片、声音、GIF动画或视频,将会产生不良效应。一位老师以多媒体上《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时,将诗中描绘的几个画面都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结果,每展示一副祖国大好河山的画面,学生都发出一片惊叫声,续之于笑声,喊声,教师本想在每副插图展出时加以讲解,可很难要求学生安静下来,结果一首朗朗上口的词硬是上成了图画欣赏课。其结果是学生要学的,教师要讲都淹没在一片“热闹非凡”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媒体的兴趣将代替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过多地、过滥地追求这些新元素、新刺激,要根据需要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科学设计,合理运用,有效成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不能越俎代庖。
三、过于程序化而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多媒体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特别是现在很多年青语文老师,都喜欢运用多媒体上课。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是需要以课件为准备的,多媒体用得是否好,主要看课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而我们有的老师在课前就已经将很多的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在课件中安排好了,上课时候只要点击鼠标,课文的内容就按一定的顺序就展示出来了,而这些课件展示的教学内容过于程序化,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因为课堂问题都是教师提前设计好了的,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泯灭,必将使教育“穿新鞋走老路”。我听过许多老师用多媒体上课,都犯有这样的毛病,认为一堂课只要按老师的设计把他表演完了,这节课就算是结束了,而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这样一来,师生之间就很难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用课件演示代替板书设计,用媒体诵读代替教师范读,用音像动画、网络资料代替讲解,教师端坐在电脑前,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是需要交流与沟通的,师生面对面的进行传授知识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传情达意的动作、内涵丰富的面部表情无疑是最好的传授方式。而这一切是端坐在电脑前的教师和计算机都难以做到的,更别说注意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那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便只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去掌控课堂,学生就成了始终仰着脖子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主体。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其先天的不足。这是事物两面性决定的,不能因为多媒体是高科技的化身而不存在这种性质。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扬长避短,适时使用,把多媒体作为我们教学中的辅助工具,那么,多媒体才能为我们语文课堂添光增彩,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姜雪茸,浅析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
[2]赵秉东,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学理论,2013年。
[3]张丽华,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浅析[J].现代语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