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 王 英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的写作现状却非常令人担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安排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在练笔中掌握方法;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提升技能。这些都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能力 培养  策略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的写作现状却非常令人堪忧。
  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要么只能东拼西凑,选抄作文书或请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要么在作文中“编造谎言”,甚至会出现全班的内容可以都差不多。学生习作内容简单、毫无新意、方法欠佳,已成了语文教学的瓶颈。为迎合教师获取高分,学生的作文常常是胡编乱造,写假事,说假话、抒假情。比如:“扶摔倒的小弟弟小妹妹”、“帮助老人推车子”、“乘车让座位”、“扶盲人过马路”,“第一次蛋炒饭”……类似的作文比比皆是,毫无创新之意。造成这种“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局面,是我们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最大瓶颈。那如何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得到切实有效的写作训练。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读,是最经常、直接的习作语言积累过程。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的老师;一份好报,就是一位好的朋友。注意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多读书,广积累,丰富文化底蕴,增强语言积淀,主要做法: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二是多记多体会,丰富积累;三是多背多温习,巩固积累。组织各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勤于阅读好书好报,从书报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采摘好词佳句,丰富习作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积累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利用好“班级图书角”,人人参与读书
  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班级,办好“班级图书角”,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班级图书角借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可在图书角上张贴“爱护书籍公约”,教育学生爱护图书,并选好图书管理员认真负责借书还书。另外教学生修理书的本领,学会给书包皮、制作美丽的书签,小书架等,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渐渐地喜欢上书本,再渐渐地喜欢上读书。
  (2)举办“图书展览会”,教育激趣都兼顾
  每学期举办一两次“图书展览会”,根据重大节日或事件确定好主题,收集一些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图书、画报等。比如展出记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而斗争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同时受到他们为了祖国而忘我的精神的鼓舞;展出有关我国和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专心致志于科学事业的精神。除了图书以外还陈列上述人物的照片、名言、警句,还有生动有趣的文艺读物等,既能让学生受到很好的教育与熏陶,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1)背诵优秀文段,增加语言积累
  在课内外,适度地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片段或文章,对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非常有利。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赛诗会、故事会、诵读会等,并评出每期“古诗状元”“故事大王”、“朗诵明星”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朗读和叙述,学会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语言的积累。
  (2)采集好词佳句,丰富语言“仓库”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利用晨会课、班队课、活动课等有利时机,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时注重积累的方法,养成采集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的习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3)开展“读书展示会”,交流知识和方法
  举办读书展示会、心得交流会、阅读方法交流会等,从知识、能力等角度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正英国作家肖伯纳所说: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俩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这样,不但使学生的阅读方法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更让学生在交流的同时有了一种成就感,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安排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在练笔中掌握方法
  写,是最能表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一种活动。因此,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拿起笔,在教师的训练指导下,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1.开展仿写、扩写、续写等训练活动,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习作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真实仿写。
  仿写的训练方式包括仿句、仿段、仿篇三种方式。仿句、仿段都是为了给仿篇做准备。先句、再段、后篇,这是仿写的顺序。教师依据这个顺序,循序渐进,由低到高有计划地进行指导。
  学生能够读懂范文,也就有了仿写的基础,但还必须使学生有仿写的具体内容,即有东西可写。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学习范文之前组织学生观察。另一种是先学好范文,然后按照范文的内容和提供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理解范文是仿写、续写、扩写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加强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听写训练,使语文教学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的作用。通过读课文,联系立意、选材,说段意、分层次,要考虑编写作文提纲。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语言上汲取了营养,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表达方法。例如教学《凡卡》一课,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激发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假如自己是凡卡,接下来会怎么做,然后联系课文内容,自己续写课文。例如《少年闰土》中“捕鸟”一段的片段扩写。(下转第38页)
(上接第44页)
  2.开展师生共评同一习作训练活动,提高学生习作修改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能力”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的自我修改和师生共评修改,逐步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生的自改与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是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修改作文形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性与创新性。师生共评活动遵循教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分三步进行:师生适应期(师生共评同一习作适应期)——学生自改习惯形成期 (师生共评同一习作训练期)——总结推广期(师生共评同一习作巩固期)。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提升技能
  如何让习作更加优秀出彩,是很多师生都为之头疼的事情。这要求学生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后,还得要提升写作技能。老师与其给学生讲解一大堆写作的理论,还不如让他们在实例和比较中学习进步。所以,开展好多种形式的写作竞赛活动,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作文题目,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文章。组织同题作文竞赛和现场作文竞赛等活动,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全校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比如:竞赛活动先由各班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初赛,择优推荐到学校,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场作文竞赛活动,评委统一评审,对优秀文章予以奖励,并将优秀文章编辑成册或张贴公布,便于学生们交流学习。学生在赛后对比自己和他人习作的异同,汲取他人精华,摒弃自身糟粕,能有效提高习作质量。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同时应该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克服当前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裴显生,基础写作教程[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