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文明素养的培育从教师做起——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素养正向引领之——高尚师德,引领文明

【作者】 刘兴有 刘晓芳

【机构】 四川省犍为县罗城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才能适应新的挑战。同样,学校教育,迎来了00后这一全新的群体,初中教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也必须全面的调整和改进。我校市级课题《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素养的正向引领培育的实践研究》正式明确提出了文明素养培育的正向引领问题,突破以往教育靠政策倒逼来“堵”不文明、苍白说教来传播文明的陈旧教育方式。我们希望教师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多用身教代替言传,引领学生发展;带领学生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将积极向上的文明素养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课题的开展,我们总结出,要实现课题目标,最核心的就是教师自身。所以,本文仅就教师如何提升自己从而实现对学生文明素养培育的正向引领。
  一、为人师表,懂自律
  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正所谓,“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来自学生、同事、更是来自你内心的自律。一手夹着烟,一边训诫学生厕所抽烟的老师,到底有多少底气;隔三差五醉醺醺进教室上课的老师遇到学生在寝室、在教室喝酒又该如何应对?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也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绝对不会乖乖完全听老师说的怎么做,更多的时候他们会看老师怎么做。带初一新生的时候,我去学生宿舍看学生铺床的情况。十来岁的孩子,从未离开家,铺床、叠被子什么的都不会,我就耐心的给孩子们示范,先学会的孩子主动就去教别人,让我倍感欣慰。早自习的时候,督促孩子们早读之余,在教室里面巡视,看见地上的纸屑我会随手捡起,放进垃圾桶里;发现劳动工具不整齐,我就顺手去理理。时间久了,我发现班上有孩子也会主动弯腰捡垃圾,我对他竖起大拇指。就像有人说,“把人丢到说英语的地方,一年谁都会说英语”。我想我们的学生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举止文明、人际和谐的校园,三年的时间,必然会让他们有一个大的转变。每个老师都要坚信因为你克服了图一时安逸穿着拖鞋进教室,学生会为自己穿拖鞋上课而惭愧;因为你放弃了追求时尚穿大牌时装、烫染头发……你穿着朴素,但气质尽显,孩子们也会悄悄打消穿露脐装的打算。
  二、爱心培育,促提升
  教育是一门艺术,唯有倾注了师爱它才富有生命。首先,教师必须心中要有“爱”,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才会从内心去关爱每个学生,才会主动的提升师德师能。拥有爱心,教师才不会拒绝学生的求助、呼喊和抱怨;不会因一时难以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而沮丧放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爱会变成温暖的笑脸,鼓励的眼神,谆谆的教诲,教师要坚信你持之以恒的关爱必将换来学生真心的回报。其次,教师的爱要讲究艺术,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你的爱。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生二胎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此带来的很多家庭问题也引人注目。出现了不少长子(女)觉得父母忽视而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自杀或者虐待弟妹的现象。虽是个例但也足以说明爱也要讲究方法。作为教师,尤其在面对着众多的学生时候,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你的关爱,教育就必须要讲究策略。我总结为:一个“重点”、两个“基本点”。一个重点是注重关心的对象,重点放在“贫困生”和“学困生”身上。贫困家庭尤其是精准贫困户学生家庭条件差,父母疲于应付生计,学生不管是受的教育还是心胸眼界都不及普通孩子。而“学困生”要么是学习障碍,要么家庭疏于管教造成。这两类孩子往往内心自卑,不善于与同学交往,要么就是破罐子破摔,顽劣不服管教。这两类孩子都是最需要人关爱的,也是决定了一个班级和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人物,所以教师要把爱心重点放在这两类人身上。两个“基本点”,一是教师要公正不偏私;二是教师要因材施教,要灵活变通。有的人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年前的老师不是想起那打了手心的教鞭却还在对老师只爱成绩好的学生而耿耿于怀。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教师要把品学兼优的孩子树为榜样,但也要注意发掘其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那些坐在角落的孩子也能经常感受到你温暖的笑脸。只有教师公正不偏私,学生才能信服,但是公正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相同对待,吃大锅饭。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况我们面对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学习基础,教师不能够用一把尺子去量。这也正是体现教师爱的艺术高低的时候。教师不要把对待自己孩子“恨铁不成钢”的教育模式转嫁给学生,要明白学生就是学生,是受教育者,否则爱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对于不同的孩子,教师必须要灵活变通,或严厉或慈爱,包容又或者“刁难”都要因人而异。总之,只有真爱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教师这盏明灯照亮学生的心房,引领学生不断前行。
  三、教做真人,尽本职
  我们学校正对校门的教学楼上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十六个大字。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我校办校的宗旨。虽然素质教育的一直在倡导,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社会、家庭、学校都重视学生成绩,导致部分教师演变成了教书匠,却忘记了教师的本职首先是“传道”。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开始萌芽的时候,思想道德也尚未成型,所以教会学生做人正是关键期。要培育学生的文(下转第24页)(上接第41页)明素养,教做真人既是核心,更是教师的本职。针对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教会学生与人相处,学会包容和团结互助;2、教会学生做一个有志向的人,生活有理想,有目标;3、教会学生尊重和理解,学会诚信和感恩;4、教会学生责任和使命,学会当担和付出;5、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面对挫折与磨难。决定人在于内在的品质,完善人在于不懈的努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会学生做人绝非可有可无,只有确保学生能够成人,成才才有意义,否则只能危害社会。同样,教会学生做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有看见成效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生做人一定要坚持不懈,不断探索。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渗透,比如体育游戏“十人九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重阳节敬老院献爱心活动,教会学生感恩,尊敬长辈等等。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时时事事教做人,班上的同学、学校的师生都是现成的例子,多用积极的、正面的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针对学生喜欢网络,老师也可以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和学生关注的事物进行客观的点评,让学生有更加全面、积极的认识。
  四、能力提升,求发展
  有人把老师比作“一桶水”,那么学生得到的仅有“一杯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各种需求。一个教师要获得学生的敬畏,除了师表,教师的个人能力是核心。一是专业技能。教师一堂课,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又或者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学生自然是听得津津有味,心悦诚服。反之,若是照本宣科,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必遭学生唾弃,又谈何引领。二是应变和组织能力。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过程,会面临许多的突发因素,教师(尤其新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这一职责。记得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一位新教师正在上课,面对突发的地震她手足无措,学生自热没有了主心骨,蜂拥着仓惶跑出教室,把老师都绊倒在教室却无人问津。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至今回想仍让人唏嘘不已。三是学习能力。时代日新月异,知识也在更新换代。所有人都不得不“学到老,活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作为教师,更要不断鞭策自己主动学习。只有不断进取,时刻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的老师才能更好的感染和熏陶学生主动进步。四是反思能力。教育没有预演,教学不兴彩排。同样一节课即便你讲了几十遍,因为学生不同,时间场合不一样可能过程和结局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想不断提升和发展,必须学会反思。曾子早就提出了“一日三省吾身”的先进主张。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摒弃不足,发扬优势,逐渐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才能从新手变成骨干、名师。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不要因为社会上一个极端的个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过高的要求去审视和“绑架”教师。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提高教师自身道德和素养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要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我们课题的正向引领实践打好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