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作者】 黄德琼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桥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氛围下的语文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教学将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呈现出崭新的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就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巧用  信息技术 优化 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又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那就是农村中小学现代现代信息技术工程的实施。丰富多彩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渴求知识的学生们兴奋不已,使辛苦执教的教师们信心倍增。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信息技术为信息渠道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氛围下的语文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教学将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呈现出崭新的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就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术,巧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参与。
  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在执教《桂林山水》时,学习课文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桂林山水的清秀奇丽风光。课前预习时安排学生在网上收集桂林的有关图片及录像资料,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桂林山水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景点构造特色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在学习课文中教师根据景点特点恰到好处的播放课件,不仅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让他们陶醉在美文中,更多的是陶醉在美仑美奂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简单文字,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与内化,有利于语感的训练与培养。
  二、巧用信息技术,拓宽信息渠道,增加课堂容量。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限制,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扩充教学知识量,丰富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加深刻感悟居里夫人的美丽,拓宽学生的视野。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居里夫人发现提炼镭的过程资料,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居里夫人这个人物形象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居里夫人美丽时,抓住“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这句话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时,由于受时代背景的限制,学生体会不够深刻,这时教师相机播放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视频,居里夫妇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着艰辛危险的科学实验,就是在这样危险环境中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艰难实验,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时教师相机出示资料:“为了提炼这0.1克镭,居里夫妇至少冶炼了8吨以上的残石残渣。这8吨矿渣至少要装满三辆小四轮车。而0.1克镭却只有笔尖那么大小。”当学生读了这些资料后,居里夫人美丽在学生心中逐步丰满起来。此时你最想说点什么?学生对人物美丽品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就创造性地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在学习《跨越百年美丽》后,有同学还想了解一下居里夫人的事迹,我推荐学生到网上阅读《三克镭》等资料,从而深化认识。这种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语言的训练和实践,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知识面,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丰富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从而使个性化阅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巧用信息技术,凸显能力培养,深化感悟积累。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如教学《秋天的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描写秋天资料,收集资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盲目,老师要教学生收集和课文有关的信息,如古诗,成语,精彩片断,整篇美文。针对秋天这个话题,学生不仅收集到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关秋雨、秋叶、秋果、秋虫、秋花、秋天的田野等相关的信息,还收集到了秋声、秋风、秋月、秋梦等信息。收集的方式也有很多,在课外书找,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等。学生渐渐地了解了“收集什么”和“怎样收集”。怎样把收集的信息变成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中间需要整理,取舍,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挑战。从收集到熟悉再到精选,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课堂上学生交流到的有关秋天的资料,学生都能变成自己的信息,读得有滋有味,品得心服口服。学生们在交流内化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阅读的独特见解。这样的设计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深化感悟积累,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成为美文朗诵、品味赏析的过程。由于巧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阅读特长,自主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逐渐爱上语文课,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从而创设出激励学生融合互补、敢于创新的氛围,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御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信息资料并进行整理、赏析课文、美读文章等,以此来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四、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双边互动,提升教学效率。
  收集的资料要和文本有机融合起来。展示收集的资料时,要结合文本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可以批注在语文书的空白处。学生在理解体会深刻含义的句子时都能够恰当地运用上这些名言,来丰富自己的表达,来诠释自己的观点。教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要筛选和熟悉。如中年级,我一般会建议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自己能理解的,或是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收集。切忌长篇大论地在网上下载,对于生僻陌生的内容可大胆舍弃或有选择地使用。交流时,一般要求半脱稿,对一些数字、名称、术语等可照稿读,其他内容可脱稿口述基本意思,提倡全脱稿。
  如我执教的《永生的眼睛》一课,有关“珍爱生命”“捐献器官”的名言、故事、文章有太多太多,我教学生来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包括“奉献、付出”方面的名言。学生零零总总地收集了十来个故事。我教学生进行甄别,最后我和学生一起选择了时代性很强的,网络上流行的、因名人效应关注度高的“姚贝娜捐献眼角膜事件”,这一挖不打紧,学生从网上搜索,还找到了“姚父”在女儿捐赠之后的一段朴实的话及这件事传递的正能量。
  “如今,爱女逝去,给姚峰夫妇留下了永远的痛。姚晓明说,从生物学角度,姚贝娜再也看不见父母了,但是,姚峰夫妇遵照女儿的心愿,在悲痛中捐献出贝娜角膜的义举,将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女儿的生命。”
  青年歌手姚贝娜于今年1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去世,年仅33岁,如此年轻生命的骤然凋零让无数人扼腕叹息。姚贝娜生前留下遗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目前她的眼角膜已成功帮助三名患者恢复光明,专家称,余下的眼角膜还可以帮助四个人。在她善举的影响下,几个月来已有不少歌迷签订了眼角膜捐献协议。
  传递正能量---受益者母亲也捐角膜。受姚贝娜及其父母的鼓舞和影响,董亮的母亲陈女士昨日也正式签署了《志愿捐献角膜申请登记书》,“我儿子是幸运的,我希望把这个幸运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学生从收集的资料中,更深的感悟到题目“永生的眼睛”里包涵的深刻含义—爱心永恒。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对话过程,多媒体作为联系师生的工具,可被用来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情感激励,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创设联系的纽带,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畅通,更好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完美结合。
  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巧用电教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愿我们的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语文,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
  总之,我们应当从教学进程最优化的角度去研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来,使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